马边彝族自治县亮相《300秒看家乡》:茶香彝韵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青梅竹马,边城茶香。”近日,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委书记先平做客新华网《300秒看家乡》节目,以“茶出彝山、茶兴彝乡、茶香彝韵”为主线,生动展现马边彝族自治县的生态魅力、产业活力与民族风情,向全国观众发出“品高山茶、体验彝乡风情”的诚挚邀约。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委书记先平
节目中,先平从马边的地理渊源与生态优势切入,介绍这里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因“马湖府安边厅”得名,拥有23万亩生态茶园和“中国彝茶之乡”的美誉。作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国际高山生态茶产区,马边以森林覆盖率80.28%的绝佳生态,孕育出“马边绿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里的茶园分布在海拔600—1300米的云雾山区,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早在两汉时期便有种茶史,苏坝镇额洛村现存的千亩野生老茶树,更是彝乡茶文明的“活化石”。
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马边将茶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核心引擎:建成23万亩生态茶产业带,拥有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县级茶产业园区8个,12.8万亩绿色食品茶园、6838亩有机茶园让“生态茶”成为金字招牌。全县超8万人投身茶产业,茶农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在产业融合发展篇章,先平重点推介了马边“园区+旅游+文化”的创新模式:2025年2月,“云上福来”景区晋升国家4A级,成为茶旅融合的标杆;6个“云上农业”私人订制茶园、“卡莎莎”乡村度假区(国家乙级民宿)等新业态,解锁“醉氧茶园+彝家风情”的沉浸式体验;常态化举办“马边绿茶”采茶季、“青梅竹马·边城茶香”等活动,将彝族歌舞、火把节等文化元素融入茶旅场景,2024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关联产业增收超亿元,助力“南丝路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建设。
节目录制结束后,先平与节目组围绕“生态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提升县域影响力”展开深入探讨。他分享了马边坚持“两山”理念的实践经验:通过延长茶产业链(如茶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强化品牌建设。借助“马边绿茶”国家地理标志拓展高端市场、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种植加工技术,推动“茶科技”升级,实现传统农业向全产业链转型。同时,依托彝族文化独特性,打造“彝族年”“火把节”等文化IP,让“青梅竹马·边城茶香”的品牌形象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双方还就如何放大“中国彝茶之乡”的品牌效应交换意见。先平表示,马边将持续探索“茶产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路径,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茶旅项目开发,推动“流量”变“留量”。
《300秒看家乡》是由新华网推出的重磅文旅推介栏目,通过城市主政者的视角,解码地方发展基因。马边的此番亮相,不仅展现了高山生态茶与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提供了民族地区依托特色产业实现振兴的典型样本。正如先平所言:“马边的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彝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处风景都诉说着生态与发展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