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展乐老家,藏在浙江的隐密角落

犹记得,潘展乐以46秒40刷新世界记录刚夺得冠军时,热搜上有这么一条很温暖的新闻。老家的爷爷说,奥运会临近,自己一直不敢打扰潘展乐,并表示:他拿了冠军,都没给他发微信,生怕影响到他后面的比赛。

爷爷有八只小羊,“小羊都等着和乐乐出去玩呢,就等他回来了。”爷爷还说,这是潘展乐解压的方式。去年亚运会结束后,潘展乐第一时间回到永嘉的老家,和他一起出门放了半天羊。恍惚间,彷佛能够看到一个少年,抓住盛夏的尾巴,牵着小羊们和爷爷一起走在乡间的小道上。爷孙俩唠唠。简单治愈,温暖又美好。

温州在前,永嘉算不上多么出名。

有一位来自温州永嘉的老读者,大家昵称他“黄绿”。出门在外,黄绿介绍起自己,也大都先说温州,而后才是永嘉县茗岙乡。那个倚楠溪江而生,有山有水,有绝美梯田,看尽日出、日落的地方。一个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啊。“大永嘉”,深埋温州的根。

01

老温州人都知道,

“大永嘉”才是根

初聊温州,黄绿有些担心,自己不够透彻。

比起温州这座踏在商业宏图上的拼搏之城,永嘉彷佛才是那个楠溪江上游,尚还待字闺中的“柔美多情”之地。

现在黄绿,生活在永嘉发展比较快的小镇,叫瓯北镇,接壤温州市鹿城区,是楠溪江逐渐平坦与开阔,亦是江水开始泛黄的地方。

自此一路向东,淌过温州的繁华,奔腾入海。

只是,如果这条路反着来,向着楠溪江的源头,那丛林翠绿云雾飘渺的山去。

我们能看到的,就不只是永嘉,还有更古早的温州,即1600年前的“大永嘉”。

“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

温州人耳熟能详的这幅名联,悬挂于平阳南雁会文书院门口。

一言道尽温州的文化底蕴。以至于,你还可以在闲逛温州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时,在禅街王木亭、东山书院……找到它。

对联的由来,是一首七言诗,由晚清太仆寺卿孙衣言为书院而作。其直言颂赞的,是南宋时鼎盛的温州文化“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为三大学派之一。

此外,还有永嘉太守,永嘉大师,以及苏轼的那一句: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都能看出,温州的历史,始终绕不开“永嘉”二字。

东晋时,瓯江南岸建立永嘉郡,包括了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个县。除了大诗人谢灵运,文学家孙绰、丘迟,史学家裴松之也都来此担任过永嘉太守。但此时的永嘉是指“古代的大永嘉”,地域涵盖了现在的温州地区,以及现在丽水的部分地区。

谢灵运像/温州宣传

直到唐代,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才在永嘉郡的地头上,有了温州一名。这时的永嘉,从郡变为县。范围缩小到瓯江南部分地区,以及今天瓯北的永嘉县。

同一片山水,历史一脉相承。直到今天,总有人还会把温州地区说成永嘉,把温州其他县的人说成永嘉人。从千年前的“大永嘉”到今时的永嘉县,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里,应该是“灵气”。

一如江水源源不断,永久的山水之灵,滋养了这片土地千余载。亦如南宋诗坛,独树一帜的诗歌流派。当时永嘉郡四位诗人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被称为“永嘉四灵”。

这“灵”的源头,一半皆来自于她——楠溪江, 打北边的山来,蜿蜒浩荡向海去。从靠近源头的小南溪到大南溪,村寨沿江而建。

山水田园,风光柔美,是黄绿小时候记忆中的家乡模样。

02

中国第一首诗诞生的地方

能不美成画吗?

这几天有个新闻。从杭州开往温州的杭温高铁,进入了开通倒计时。其中,楠溪江站作为温州境内的新建站点备受瞩目。

杭温高铁平面示意图/永嘉发布

它落地永嘉县枫林镇。山水色调的建筑与楠溪江山水遥相呼应,就透着一股灵动与诗意。

今时的永嘉,位于浙江东南部,围着楠溪江,与仙居是邻居。千年古县,如其名,取自“水长而美”之意。

中国第一首诗歌,诞生于这里。往后千年,无数名人的山水颂歌,随岁月一起静静传唱。楠溪江也被称为 “中国山水画的摇篮”。江水悠悠三百里,绵延群山之间。

当年的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就爱惨了这里,赞其“ 实是欲界之仙都”。其实呢,在赴永嘉上任之前,谢灵运可焦虑了,磨磨蹭蹭拖延了一个月才启程。毕竟这个当时世人都避之的偏远之地,在南北朝时期,既隐秘,且交通很不方便。没有山路,只能行舟而上。只是没想到,真香定律这么早,就开始了。行船进入永嘉时,没几天,不得志的谢灵运最终彻底折服于这片山水。

情到深处时,在江上且行且吟:“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石浅水潺缓,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这个爱“作”的诗人始终认为,人越是不得志,越应沉下心来,而神游自然则是最佳的途径。崇山秀岭,江溪纵横,树木苍翠,临海背山的永嘉,也成了他生命中重要的悟性之处。

曾经疗愈了谢灵运的小城,后来,成功安利给了苏轼。“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便是由此而来。

放眼到整个永嘉,山水的那股灵气,如一缕仙气笼罩着 200多个黛瓦白墙的原始古村落。将浓浓的古风遗韵,散落在了这个江南小城。因而,永嘉还被赞誉为 “最后的桃花源”。

永嘉县黄南林坑村乡村晒秋活动

譬如,暨家寨,没有被现代规则过多打扰的古村秘境,藏得很深。地处楠溪江的源头,寨子两侧是悬崖峭壁,峡谷里瀑布飞天,和武侠小说里的避世之地,如出一辙,像是一座天然易守难攻的堡垒。400年前来到这里的人们躲避战祸,400年后,人们带着东方田园式的向往,慕名而来。

弯弯绕绕的山路,晃得人头脑发晕,可到了寨子门口,真如穿越了一般。走进古老村寨,又像闯进了一座活着的山水田园博物馆。高大的苦槠树守卫寨口,村中被绿竹环绕,屋舍俨然,小路蜿蜒。几十户人家,依旧过着寒来暑往,鸡犬相闻的田园生活。

黄绿小时候所在的茗岙乡小山村,属于小楠溪,那时古寨已经被石瓦替代。村前的河流溪水,成了孩子们童年的快乐福地。下溪摸鱼,上山抓螃蟹。日子总是慢,且饱满。“小时候一般跟着家里人往山里去,沿着溪流的轨迹,大半天就能收获两麻袋。巴掌大的山蟹,带回家清蒸最是美味。”山还是那片山,村前的溪流,还有童年的美好。

黄绿一年回去一次,感慨着家乡变化。也不免问自己,河变小了,好像没那么清了。“可能就是因为,我们都长大了吧”山里长大的孩子,总归是要出走的。

但,会回来。

八月农历十三,有传统牛市。各家牵着养了大半年的肥牛来到村子里集合,这一场以牛的名义开始的古朴交易,最后变成欢乐场。每年除夕12点之前,人们会去陶公洞,上新年的头一道香,祈福。

位于小楠溪中游的陶公洞,是黄绿的重点推荐。就在大若岩山脚下,大型天然岩洞被福气环绕,香火鼎盛,而成为人们心中的天下第十二福地。

其他值得一去的蓬溪内,藏着一条小众而磅礴的野瀑布,要去寻。

沙头镇珠岸村,1000年的永嘉书院,水秀、岩奇、瀑多、滩林美,堪称“楠溪江精华缩小版”,要去探。

茗岙乡的梯田,这个江南第二大梯田,去蹲一场稻浪日落。

03

剪不断的乡愁

是念念不忘的永嘉味

空灵的山水,总能孕育出一些传承了千年经久不衰的味道。一口素面,一口麦饼,和那晶莹剔透的金粉饺,足以把人牢牢地留住。

黄绿给我列了一份他的永嘉乡愁菜单。永嘉老酒汗、永嘉乌牛早、永嘉麦饼、江蟹生、永嘉金粉饺、永嘉田鱼、永嘉中蜂、碧莲早香柚、金溪枇杷、永嘉番薯枣、永嘉素面、沙岗粉干……

在这份菜单里,居然以酒开局。彷佛闻到了在山水里“酿造”了千年的永嘉味,香醇,浓郁,又清新。那就先来上一杯,“温州人的茅台”老酒汗。

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寻常宴饮,老一辈永嘉人都喜欢“mi”一点。一杯老酒汗,是解锁话匣子的密码。

电视剧《田耕纪》剧照场景,代表意境,非酒的实图。

永嘉地区酿酒历史,不短,可溯源到南宋。

当年的名品,丰和春、蒙泉、琥珀红、清心堂,就被记在了《武林旧事·诸色酒名》中。而“大永嘉”名酒的数量,仅次于镇江,是当时的第二。

酒的基因,深深种在永嘉的土地上。

老酒汗,以“汗”命名,是因为采集老酒煎蒸时,所凝结的汗珠状液体而来。

“百斤老酒三两汗”,意思是说,一百斤老酒仅蒸馏三两汗,可想这酒啊,得来不易。这款烈酒,清冽醇香,不上头,祛湿清心,53、56度是老酒鬼们的最爱。

“冷水冰冰,蚊虫叮叮;爬爬山岭,啃啃麦饼。”这句顺口溜啊,得用永嘉方言念出来,才对味儿。

麦饼是黄绿童年里的味道,小时候上山抓螃蟹,兜里总要揣着麦饼,大半天时间用它来饱腹。有了麦饼,便有了安全感。梅干菜混着肉末,贴着喷香的饼皮,几口下去,瞬间有了牛的力气。

麦饼/温州文旅资讯

谈到蟹,不得不说到,此时开了渔的江浙沿海,人们快要被各种生猛活鲜的蟹蟹蟹给淹没了。生吃、熟吃,煎、烤、炒、炖,浙江人有太多吃蟹的方法。光是腌蟹,就有不下十种。除了呛蟹、十八斩,江蟹生是黄绿偏爱的。

和广东的潮汕的生腌有点异曲同工之妙。江蟹生腌制之前,要先冷冻。因为冷冻过后的梭子蟹肉,不粘壳,一吸即落。

虽然吃法讲究一个鲜,但“我们当地人对口感的丰富层次,有一点要求,体现在江蟹生腌制的酱料,除了常规调料,还会加入大量胡椒粉和生姜。”用黄绿的话说,看起来清淡,味道上的功夫也得下够。让清淡,变得不简单。

谈及最有代表性的乡愁味道,那应该是平凡,同样不简单的金粉饺。

法国大厨Gil吃金粉饺/纪录片《亲爱的楠溪江》

可比肩麦饼,成为永嘉人舌尖上记忆的,就是它了。浅淡的金色粉皮,带有一点糯糯的Q弹感。因为是有红薯粉做的,且要包成三角或弯月的形状,锅里蒸上一刻钟,热乎出锅。

“小时候,每年过年去到外婆家,吃完饭后妈妈们会开始继续忙活,做一锅金粉饺, 一家人团团圆圆。”

另外,值得一提的小吃,是永嘉番薯枣。永嘉是浙江首个“中国长寿之乡”,而说到这里的长寿因子,很多人都觉得这人们常吃爱吃番薯分不开。且不去细究,但永嘉人爱吃番薯这件事,是事实。甜甜糯糯的“番薯枣”,做起来并不简单。

每年大约在冬季,人们收获番薯,先自然风干半个月。积累足够的糖分后,洗净、削皮、切片,随后均匀摊铺在篱上,蒸熟。接下来,还得经过糖汁浸泡,再次上锅蒸。再晾晒,让熟透的番薯,充分稀出糖分,从而变得紧实鲜亮。“为了提升口感,一蒸一晒,反复三次。”成就冬日暖阳里的“甜蜜蜜”。

素面/纪录片《亲爱的楠溪江》

落胃不过一碗面,一碗楠溪江边的永嘉素面,也有了上千年历史。走亲访友、婚嫁、祝寿之喜,都少不了这素面。全都诠释着,一个沐浴在青山秀水里,简单粹的永嘉,却涌动着不一般的滋味。只是乡愁的味道吗?当然,还有那股子拼闯的劲儿。

在我们今天熟知的温州之下,黄绿很骄傲的说到,一直以来,处于大山里的永嘉人,从未安于这片山水,而是不停的往外走。

从父辈们那一代的走南闯北,到如今闯出的“人才辈出”,都是一脉相承的呀。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