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晋字号”农产品走向大市场
近日,山西文旅热度持续升高,来晋游客络绎不绝。暑假期间,太原的张先生连续接待了三波从外省来山西旅游的朋友。返程时,朋友们人均购买了十余桶太原宁化府的醋。除了醋以外,莜面等小杂粮产品因低糖、营养而受到大家欢迎。
农产品销售,抢搭互联网快车
近年来,我省一直努力通过参加全国各类展销会、与各种网购平台合作等方式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但真正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效应的是2023年“东方甄选山西行”直播活动。主播们一边带领网民深度游山西,一边推荐山西的农产品和特色好物,100多款“山西好物”几乎售罄,全场销售额突破7500万元,订单数超130万单。那一阵子,山西老陈醋单日销售量超10万桶,太谷饼、莜面鱼鱼、闻喜煮饼等多款山西特产的日成交订单数均突破1万单。
骄人的直播战绩让无数山西人破防,更让大家认识到了营销的重要性。得益于好的营销,一批批“晋字号”产品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从三晋大地走向大江南北,传递山西味道,传播山西文化。
农产品生产、销售,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城市和市民,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
作为我省果业大市,运城市2023年水果产量占全省的73.1%。其中,“绛县大樱桃”这一地域品牌已经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之一。樱桃成熟的季节,各家快递公司都会在田间地头设立办公点,帮助经销商打包发货,和当地果农一起在田间直播卖货。线上,网友们现买;线下,农民们现摘,快递员现打包发货。为了让农特产品从田间到舌尖一路新鲜,有的商家更是直接开上冷链车给客户送货,凌晨采摘的樱桃次日下午即可送到太原客户家中,国内其他省份的朋友也能在下单两三天后吃到新鲜的樱桃。
近两年,汾西县大力推广种植玉露香梨。因皮薄核小,玉露香梨的储存和运输要求很高。为帮助种植户解决运输难问题,汾西县邮政分公司投递团队组织员工深入乡镇,通过走访合作社和种植户了解情况,在打通寄递渠道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网点+站点”协同、“零售+福利”推广等方式,打出组合拳、开拓新途径,不断助力玉露香梨对外销售。
晋特产出彩,多部门共造生态圈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山西邮政积极发挥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优势,通过提供“信贷+销售+寄递”一揽子解决方案,着力破解农业农村“销售难、物流难、融资难”问题,聚焦邮政农品特色,扎根“土”资源,突出“特”优势,延伸“产”链条,提升客户购物体验,搭建起“源头直采、链式开发、全渠道销售”供应链,加快打造农村电商生态圈。
今年,山西邮政更是借助“919”邮政农品节,精选400余款农产品通过邮乐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山西邮政还将投入200多万元专项补贴,助力我省农特产品销售。
与此同时,我省各行业机构通过自家的线上平台推销山西特色产品助农增收。截至7月31日,农行山西省分行帮助76户山西商户入驻总行兴农商城,线上展示农副产品340件,带动2.2万户客户交易3.99万笔、金额44.4万元。建行山西省分行在总行善融商城帮扶采购专区,为小米、老陈醋、胡麻油等1149款山西商品搭建销售渠道。截至8月31日,该行100户山西善融商户累计交易73937笔、金额581.32万元,让山西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曲沃农商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网上销售,组织员工开展“人人齐上阵、个个是行家”营销活动,帮助当地农业产品销售突破地域限制。
立足晋未来,从源头补齐发展短板
如今,在低调内敛的山西,文旅热度走高带动了土特产品销售火爆。今后,要如何实现土特产品销售市场的持续发展?
近日,“名品出晋”线下店山西名优特产好物联盟旗舰店揭牌。揭牌仪式上,众多知名网红主播进店打卡宣传我省各类农特产品。山西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士权介绍:“‘名品出晋’线下店汇聚了全省117个县(市、区)的名优特产、百县乡村e镇特色产品等1200多款精品,倾力打造链接全国网红与农业龙头企业的选品基地。”
记者了解到,我省各级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助力各种特色农产品特别是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努力补齐发展“短板”。
年初,省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要求省直机关单位加大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消费采购力度,组织各类重点电商企业和区域性平台开展一批促销帮销活动,扩大线上销售,集中力量促进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上行外销。同时,进一步畅通农副产品出山进城通道,不断降低仓储、物流、营销成本,推动实现“多方参与、物美价优、协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农特产品销售事关农民的“钱袋子”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事关农业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黑神话·悟空》游戏带动山西旅游蓬勃发展,山西土特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要抓住机遇,勤吆喝、会吆喝,拓宽销售渠道,乘坐文旅产业发展快车,抢市场、占市场,把前期市场化下的土特产发展短板翻转为健康生活的产品优势,让更多“晋字号”产品从三晋大地走向全国各地,让更多人享受到山西味道、喜欢上山西文化。
上图:邮政员工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果农寄快递。本报记者 张剑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