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东欧,波罗的海三国的夏日时光

【前言】

波罗的海三国包括 爱沙尼亚 、 拉脱维亚 和立陶宛三个国家,它们位于波罗的 海东 北部沿岸地区,从11世纪开始德意志的编年史家们就开始将其称为波罗的海诸国。

三国合起来的总面积(17.5万平方公里)大体相当于我国 贵州 省那么大,而三国中最大的立陶宛(6.53万平方公里)也就勉强与我国 宁夏 自治区相当,最小的 爱沙尼亚 (4.53万平方公里)更是比 台湾 省大不了多少。

三国隔海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相望,东南与 俄罗斯 、 白俄罗斯 和 波兰 接壤, 西欧 和俄国都曾对他们的文化与经济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并且如今仍在继续影响着他们。三国的海拔都不高,地势也比较平缓,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也不过三百余米,其中 爱沙尼亚 的大穆纳迈吉山海拔318米, 拉脱维亚 的盖津纳山海拔311米,立陶宛的尤奥扎皮内斯山海拔292米。

最北端的波罗的海海域有上千个 爱沙尼亚 的岛屿,中北部的 爱沙尼亚 和 拉脱维亚 森林比较茂盛,而南部的立陶宛农业更为发达。

三国的气候比较温和,靠近波罗的海的沿岸区域是海洋性气候,越靠近内陆地区气候就越接近大陆性气候,也就是说年温差和降水差越大。由于靠近海洋的缘故,三国都比较潮湿,冬季气温虽然不会有我国北方那么低,但体感却足够寒冷,而夏季则很难出现高温,气温跟我国春秋两季相似,太阳出来之时会很舒适,但一下雨就很冷了。

由于地处高纬度,因此三国在夏至前后白昼特长,冬至前后则黑夜漫漫。以 塔林 为例,夏至时的日出时间4:02,日落时间22:42,白昼长达18小时40分钟;而冬至时的日出时间9:18,日落时间15:19,白昼只有6小时3分钟,这种接近极昼极夜的极致体验是只有在高纬度国家才独有的。

1991年,三国才从苏联独立出来,随着境内 俄罗斯 人向 俄罗斯 流动,加上出生率低迷,三国的人口呈逐渐降低的态势。目前,三国的总人口只有607万,还不如我国一个普 通城 市的人多,最少的 爱沙尼亚 更是才有132万人。虽然在地理学意义上, 爱沙尼亚 人、 拉脱维亚 人和立陶宛人都是波罗的海诸国的居民,但其实他们在种族起源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异。

爱沙尼亚 人在语言学上的祖先是 芬兰 —乌戈尔语族人,这些狩猎—捕鱼人早在五千年前就从伏尔加河来到这儿。 芬兰 —乌戈尔语与印欧语系无关,所以他们并非波罗的海人。与 爱沙尼亚 人在语言上相近的还有利沃尼亚人,他们居住在 拉脱维亚 的 西北 部,但已经被附近的 拉脱维亚 人同化,逐渐消失。

拉脱维亚 人和立陶宛人的祖先都是波罗的海地区的民族,他们说的是古老的印欧语系的语言。不过立陶宛人在人种上又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而 拉脱维亚 人则是中世纪里由好几个波罗的海人部落融合而成的。

生活在这里的另一个波罗的海民族是古代普鲁士人,但他们已经被德意志人征服并同化,不再作为一个独特的民族而存在。这三个国家中,只有立陶宛在20世纪之前建立过独立的国家,中世纪末期它曾是 欧洲 最大的国家,到16世纪之后,又与 波兰 联合成立了 波兰 —立陶宛联邦国家,称霸 中欧 200余年,直到被新崛起的周边强国瓜分灭国。

拉脱维亚 和 爱沙尼亚 在中世纪时一直被德意志人统治,之后又是近300年俄国的统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们才建立起独立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三个国家都被新崛起的超级大国苏联吞并。直到1991年,当苏联解体时,立陶宛、 拉脱维亚 、 爱沙尼亚 才再次享有了自己的独立。

自从脱离苏联独立以来,这三个国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座座重要的历史建筑得以恢复重建,同时 新建 的现代化服务设施正在满足着来自全世界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他们放眼西方,加入了欧盟和北约,与原来的老大哥邻居决裂开来,背道而行。

这几个年轻又略显神秘的国度如今已经对全世界的旅行者敞开了大门,相信你来到这里,一定会发现些许不一样的存在。

1.【塔林:托姆比亚上城】

塔林 老城由上城和下城组成。上城又被 塔林 人称作托姆比亚,它位于城中心的一座石灰石山丘之上。这座台地形山丘大约形成于1万年前,平均高出周边20-30米,面积只有约7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别看托姆比亚袖珍狭小,它却一直是 塔林 权利机构和上层阶级的驻地所在。上城的“上”字恐怕就包含了双重涵义:一方面说明它的地势相对更加突出和高耸,另一方面也暗示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更加高人一等。

的确,在中世纪时,上城的居民是政府阶层、军队官员、主教和其他神职人员,此外,各色地主封臣也经常出入上城。而商人、工匠、自由公民则聚集在下城之内。攀登到下城内最高耸庞大的建筑——圣奥拉夫教堂塔楼顶,可以将上城和下城的景致尽收眼底,而上下城间的相对位置也变得一目了然起来。

据说在5000年前,下城还浸泡在波罗的海的海水之下,只有上城才露出了海面。如今,海岸线也才仅仅退到两公里开外而已。人类社会的历史跟大自然的沧海桑田变化相比,着实短暂。三百年前,“长腿”街是连接上城和下城的唯一 通道 。那时候的长腿街,雨天通常满是泥泞,而冬季则是冰雪覆盖,困扰着往返于上下城之间的居民。如今,穿过长腿门塔,沿着鹅卵石和石板铺就的街道拾级而上,攀爬之“难”早已无从寻觅,但宁静的古韵却依然弥漫。

由于地势的原因,托姆比亚一直是 塔林 的权力中心,统治阶级在此修建了宏伟的城堡。托姆比亚城堡经历了多次易主,圣剑骑士团、 丹麦 王国、条顿骑士团、 波兰 、 瑞典 、俄国相继登上统治阶级的历史舞台,走马观花的脚步一如 爱沙尼亚 飘摇的历史。

城堡由圣剑骑士团始建,由于骑士团是一个军事性的宗教团体,因此他们将修道院的宗教元素与防御性工事元素糅合到了一起,建起了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城堡四周耸立着四座高塔,分别取名为国之王冠、锐矛磨具、大败敌军和高大赫尔曼。目前只保留下三座,其中高大赫尔 曼塔 最为完整。高大赫尔 曼塔 的名字来源于 德国 ,意指高大的士兵或指挥官。塔楼高45.6米,共有10层。中世纪时,塔楼的低层用于储藏谷物,中层用于住宿,高层用于射击及储存其他物资,顶楼则是一个开放平台。如今,在激昂的国歌声中,每日黎明时分,蓝黑白相间的 爱沙尼亚 国旗都会在此冉冉升起,而日落时分,国旗便会被缓缓降下。

18世纪,在沙俄女皇 凯瑟琳 大帝的统治下,托姆比亚城堡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造,它被赋予了 凯瑟琳 大帝最喜欢的巴 洛克 风格装饰外观,迷人的粉红色调十分醒目。如今,托姆比亚城堡是 爱沙尼亚 议会驻地所在,需要提前预约才有机会入内参观。

在托姆比亚城堡对面,是有着迷人洋葱头尖顶的圣 亚历山大 ·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教堂始建于1900年,由 俄罗斯 建筑师设计,是沙俄帝国统治的波罗的海省份区域 俄罗斯 化的历史见证。

只见教堂顶部耸立着五座 俄罗斯 特色的洋葱头式尖顶,丰富的火焰状拱形元素的运用赋予了建筑明快的韵律,而建筑外观白色与橙红相间的色调又与周边建筑的色彩保持了一致。教堂四个入口的火焰式门楣上满是金色背景的 马赛 克镶嵌圣像画,这是一种从拜占庭时代就开始流传的艺术。

教堂内部装饰之华丽在 塔林 的所有教堂中可谓首屈一指,精致的彩色玻璃窗、精细的金色 马赛 克圣像画、庄严的彩色壁画、优雅的镀金青铜吊灯直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可惜教堂内部禁止摄影,因此你只能倚靠眼睛自己去亲身感受了。

在圣 亚历山大 ·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不远处,矗立着雪白色的圆顶大教堂,它是 塔林 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教堂由 丹麦 人始建于八百年前,起初只是一个木质结构建筑。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之后,大教堂也由一座天主教堂变成了新教路德派教堂。

大教堂的地下室葬有 塔林 的众多贵族成员和名门,此外还有许多是工匠协会的杰出成员。教堂的墙壁上挂满了这些贵族或有名望成员的家族盾形纹章。

教堂入口地面有一块墓碑,上面刻着“Otto Yohann Tuve”。据说,这是一个嗜酒的好色之徒的墓碑。临死前,他要求将他葬在教堂的门口,希望所有踏过他坟墓的人能够为他的罪恶祈祷。作为回报,他会恳求上帝为那些踩踏过他遗体的人实现愿望。

圆顶大教堂又称为圣 玛利亚 路德大教堂,虽然它的名字里有“圆顶”二字,但实际上教堂内部并没有圆形的穹顶,它仅仅只是采用简约的哥特式风格建造而成。宗教改革后,路德派信徒将教堂内部粉刷成纯白色,原先教堂内的装饰物早已荡然无存。

攀登上圆顶大教堂那座建成于1779年的塔楼可以俯瞰到整个上城和下城的风光。只见下城的 圣灵教堂 、 城墙 ,上城的圣 亚历山大 ·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托姆比亚城堡等建筑在眼前一字排开,暖黄色调的屋顶即便在阴雨天也不显单调。

这里是拍摄圣 亚历山大 ·涅夫斯基东正大教堂的最佳角度,可惜天公有些不太作美。

在圆顶大教堂塔楼还可以俯瞰到下城的风光,由于天空灰蒙蒙的,连海水也变得阴郁起来。

上城内较少有商店,非常安静,许多老房子都被辟为各国大使馆的驻地所在,它们的外墙被重新装饰,焕然一新。还有一些老房子未经修葺,岁月斑驳的痕迹尽显。

但不经意间,又会经过一扇装饰精美的木门。 塔林 有许许多多精心装饰的漂亮木门,值得细细寻找。

连接上下两城的另一条阶梯步道被称为短腿街,据说这里是 塔林 最灵异之地,中世纪时曾有闹鬼事件在此发生。

短腿门楼下的橡木门保存至今,其上还覆盖着大量铆钉,这些铆钉的正面朝向上城,它和长腿门楼一同构成了往来于上下两城的分界线。每年5月15日 塔林 节开幕仪式之时, 爱沙尼亚 首相会从上城一面敲响短腿门楼的橡木门,而 塔林 市长则从下城一面对首相作出回应,之后大门徐徐打开。据说,这个橡木门每年仅在这一天才打开一次。这个仪式是为了纪念1248年5月15日 吕贝克 法案的正式施行,那一天, 塔林 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并且第一次获得了自治权。

2.【漫步塔林下城区,体验北欧中世纪风情】

沿着 塔林 下城区狭窄的鹅卵石街道漫步,只见街道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古老商铺,身着中世纪服饰的员工穿梭其中,恍若置身于15世纪。蜿蜒的街道犹如迷宫,时而将你引入隐秘的中世纪庭院,天际上又不时掠过若隐若现的尖顶,而那些盘旋的楼梯则将你引领至城市最高处,在那里,一览无余的景观于你眼前徐徐铺开。

沿着东正大教堂东面的小道往前走几步,就能来到一个小花园,这里是 丹麦 国王花园。每年夏天的 丹麦 国旗日都是在这个花园举行庆祝活动。 丹麦 国旗是世界最古老的一面国旗,根据传说,1219年6月15日,在 丹麦 与 爱沙尼亚 的战争中,处于劣势的 丹麦 军队看见一面带着白色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国王 瓦尔德 玛二世将其高高举起,这一神迹给予了 丹麦 人力量,他们一举反败为胜。从此这面旗帜就成为 丹麦 民族的象征, 丹麦 人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庆祝盛典。

丹麦 国王花园紧邻 城墙 ,残缺的 城墙 上有两个风格各异的塔,分别是马厩塔和处女塔。圆柱形那座小塔是马厩塔,方形的那座是处女塔,它的名字与处女无关,中世纪时这里仅仅只是一座监禁妓女的监狱。

现在,处女塔已经被改建成了一个颇受欢迎的咖啡馆。比较重磅的爆料是,据说处女塔是一个闹鬼之地,咖啡馆的员工都曾经见到过鬼魂。对于信奉基督教的 欧洲 人来说,很多人应该都相信鬼魂的存在,这也许是一种宣传策略,吸引那些猎奇之人前往探秘,但那些胆小的怎么办呢?处女塔不远处是Kiek in de Kök塔,其圆柱型塔身是典型的 北欧 风格,它曾经是整个波罗的海海岸最坚固的炮塔。据说,当时塔内曾有24个重型火炮城垛和30个手枪城垛。在立窝尼亚战争期间,当 塔林 遭到沙俄伊凡雷帝军队攻击时,炮塔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些攻城时由沙俄军队发射的炮弹依然还嵌在炮塔的墙壁里,直至今日仍在提醒我们往昔所发生过的残酷战争。

Kiek in de Kök翻译成中文有“观察厨房”之意,听起来实在算不上一个有艺术气息的名字。据说,在中世纪时,站在这座塔顶的人能用望远镜观察到全城所有居民家的厨房。那个时候,咖啡豆刚刚引入 塔林 ,只有那些富贵人士才有机会品尝这种新奇且价格昂贵的饮料。 塔林 当局公布新规,只允许社会地位高的家庭饮用咖啡,违者必究。因此,那些执法卫兵就专门站上塔顶,挨家挨户地监视是否有出身卑微的市民在非法冲泡咖啡。EX ME?中世纪的奇葩传说果然不是我等现代人能理解的。

在 丹麦 国王花园的台阶上,就可以看见 圣尼古拉 斯教堂那高耸巨大的尖塔。拾阶而下,即可来到下城区。

教堂现今已改造成为一间博物馆,隶属于 爱沙尼亚 艺术博物馆,主要展出 爱沙尼亚 教堂内幸存的一些宗教艺术作品。了解 欧洲 历史的应该对宗教界的变革运动都有所耳闻。16世纪时,以 德国 为据点的基督教徒与 罗马 天主教徒发生大决裂,形成了我们今天称之为新教的派别。新教主张朴素以及贵族 和平 民间的平等关系,反对铺张奢华的人像视觉艺术装饰,因此将势力范围内天主教堂的雕像和绘画等装饰物几乎全部破坏殆尽,仅仅只有少数作品躲过了宗教变革引发的艺术浩劫。教堂的收藏品中最著名的当属《死亡之舞》了,它是 爱沙尼亚 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艺术品,由 吕贝克 (Lübeck)的著名艺术大师诺特克(Bernt Notke)绘制于15世纪末期。(当时的 塔林 还属于汉萨同盟,而汉萨同盟的首都是 吕贝克 。)

当时的 欧洲 正处于中世纪末期,瘟疫横扫,因此骷髅图像成为文学或图像艺术所钟爱的主题。艺术家绘制的图像表现出人格化的死神召唤俗世各种人物的代表挽手共舞的场景,传达了在不可避免的死亡面前,人生万物皆空无,名利权势如浮云的思想。

《死亡之舞》原本有30米长,绘有50个人物,但幸存下来的部分只有7.5米长,13个人物。在这些人物下方,配有低地德语诗歌篇或对话。幸存的这些残卷如今已成为研究北部 欧洲 中世纪艺术的无价之宝。

教堂内的另一个重要收藏品是位于核心位置的木雕高祭坛,它是中世纪晚期 德国 北部区域保存最完整制作最精良的祭坛艺术品,由 吕贝克 的著名艺术大师赫尔曼•罗德(Herman Rode)制作于1478-1481年间。

在祭坛内部整齐地雕刻有超过40个圣徒或圣经中的人物,无疑成为15世纪汉萨联盟城市内最大的祭坛人物组雕。可惜参观当天祭坛是关闭的。当祭坛闭合起来后,其外部则是一系列描绘圣徒生平的画作。这些画作属于典型的哥特式风格,人物姿态稍显僵硬,但动作优雅而神圣,不少场景也运用了简单的透视画法,使其呈现出三维空间的效果。

除了这一座高祭坛外,教堂内还收藏有三件祭坛作品。一件是布吕克(Brügge)艺术大师阿德里安·艾森布兰特(Adriaen Isenbrandt)工作室制作的受难祭坛。

一件是 塔林 黑头兄弟会收藏的圣母祭坛,由传奇大师制作。

一件木雕祭坛则是由 布鲁塞尔 的艺术大师制作而成。

教堂内的一间礼拜堂被开辟为银器收藏室,这里展出了 爱沙尼亚 博物馆收藏的杰出银制艺术品,这些作品大多由教堂、黑头兄弟会或行会制作。 比如 这一件银制的圣灵就十分精美,可以看到它的羽毛一片片整齐得排列,它的嘴和脚则由金制而成。

教堂内还展出有大量石制墓碑,其中14-17世纪的墓碑大多就属于本教堂,其中也有雕刻了骷髅形象的墓碑,十分精美。

沿着 圣尼古拉 斯教堂旁边的路前行几步,就可以来到一座宽阔的广场,这就是 塔林 老城的心脏区域—— 市政厅广场 , 北欧 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区域内现存最古老的哥特式风格市政厅便矗立在这座广场上。

在古代,这里曾是一个繁忙的市场,从热闹的狂欢庆祝活动到残酷的法庭诉讼都会在这举行,新闻、法律和法令也都在这进行公告。广场**曾经矗立着一座颈手枷,绞刑吏将盗贼、马贼和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带到这里行刑。如今, 市政厅广场 依然是 塔林 最热闹的区域,广场周边的老房子已经改造成各式各样的餐厅,吸引着新世代的游人驻足观赏。

据文献记载, 塔林 市政厅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1322年。作为汉萨同盟城市群中的一员, 塔林 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原先小巧拥挤的市政厅已经不能满足一个 大城 市政府的需求了。因此,到了1402-1404年间,市政厅得以彻底重建,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外观。原来,这座市政厅已经在此屹立了600年,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市政厅的内部装饰和它的外部建筑一样都很简单。其中有两个大厅最值得一看。市民大厅是中世纪举行宴会和宣读城市法律的地方,如今这里依然会用来举行招待会和音乐会。大厅的墙壁被粉刷一新,非常明亮。

大厅内的装饰物不多,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悬挂的针织挂毯,它描绘了所罗门王的生平。仔细欣赏这些挂毯可以发现,人物穿着都相当高贵,动作也极其优雅,整个画面十分和谐迷人,很像中世纪晚期所流行的国际哥特式艺术风格。

议会大厅是市议会聚集商议地方法律法规的地方,这里保存有许多最古老的装饰物。不过,大厅的门是由 塔林 三角钢琴厂生产,黑色、刷有清漆,像极了钢琴盖。

门的上方各有一副精美的木板油画,画作下方还有精致的木雕装饰,蜿蜒盘旋的植物蔓藤表明了其 北欧 哥特式风格特征。

大厅内还保存有一个15世纪的木雕长椅,上面盖了一块起绒粗呢布,长椅两侧装饰有精致的镂空雕刻, 是 爱沙尼亚 最古老的木雕艺术品。

此外,大厅的壁橱内还展示了许多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家具,值得一看。

最后,上到市政厅顶层的阁楼,还能看到一些影像资料和实物的展览。

总体而言, 塔林 市政厅内部保留的装饰远远不如 欧洲 其他 大城 市市政厅那么酷炫迷人,但作为 北欧 几个国家至今惟一仅存的哥特式市政厅,这里也不失为一个窥视和了解 塔林 中世纪艺术的窗口。在 市政厅广场 北边的巷子内,隐藏着一家药房,它是 欧洲 境内连续经营时间最长的古老药房,从1422年首次出现在编年史中,至今已连续经营了近600年历史。古往今来,这个建筑的外观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不太容易把它从周围的老房子中区分出来,但它门口的招牌却辨识度极高,招牌标识描绘的是一条正在缠绕并舔舐杯子的蛇,让人想到了中世纪时黑乎乎的蝙蝠和蛇皮混合的药方。

如今,市政厅药房正常对外开放,药房内既售卖当代的常规药品,也出售一些从中世纪流传至今的药材,游人来这里还能参观那些保存下来的古代器物。

墙壁上的一份1695年售卖药品价格清单TAXA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中世纪时期药房所售卖有哪些商品。这份价格清单中提到的商品有:水、香脂、油脂、酊剂、软膏、药茶和杏仁膏等,此外像蜜蜂、刺猬、马蹄、蚯蚓油等似乎有些黑暗的药品也赫然在列。

药房的橱柜内你可以看到这些暗黑系药品的展示。

还有跟 中国 有些相似的药酒,用动物和特殊的药材泡制而成。有一种用特殊香料调制的红葡萄酒,在中世纪时还颇为流行。当时的人们特别喜欢在此喝上一杯秘制红葡萄酒,就跟我们如今到咖啡馆去喝上一杯咖啡一样,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橱柜内展示的一些草药似乎跟 中国 的中草药也没有什么区别。

倒是他们用来秤量药品重量的天平极具特色,穿着古典风格长袍的男子符合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 的大众审美,他左手所握权杖则盘旋着一条巨蟒,制作十分精美。

市政厅北边小巷内隐藏着一座 圣灵教堂 ,它是下城区最小但却是最古老的教堂。在巷子内无法看清它的全貌,只能在上城的观景台远远地眺望到它那高耸的哥特式尖顶。

来到 圣灵教堂 外,首先就会被它墙壁上的精美时钟所吸引。这个时钟制作于1684年,已经在此见证了三个多世纪时光的流逝,并成为城内如今唯一的街道时钟。时钟内圈由蓝色和金色相间装饰,钟表盘如同在蓝天背景中释放出金色光芒的太阳一般。时钟外圈则装饰着由基督徒 阿卡 尔曼制作的布道者的雕刻品和人物形象。

如果大家对基督教堂稍有了解的话,应该知道教堂一般都是东西向的,外立面朝西,主祭坛则朝东。但 圣灵教堂 的轴心不太一样,它是呈西南—— 东北 向的,不知道这是不是跟当时的街道走向有关。

教堂内最珍贵的艺术作品当属木雕主祭坛,由 吕贝克 (Lübeck)的著名艺术大师诺特克(Bernt Notke)制作于1483年。(收藏于 圣尼古拉 斯教堂内的《死亡之舞》同样出自他手)主祭坛的**雕刻表现的是“圣灵的降临”场景,只见圣母 玛利亚 和基督的十一个门徒正虔诚地仰着头,目睹着圣灵的降临。主祭坛两侧的侧板装饰的是其他圣徒的雕像。整个主祭坛的人物雕塑呈现出极其优雅的姿态,是典型的国际哥特式风格,十分精美,值得仔细欣赏。

在17世纪,教堂内的唱诗班席位上又增加了许多新的装饰,最壮观的是一组木板画作,取材于《圣经》图示本中的情节。

圣灵教堂 在 爱沙尼亚 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这里曾经进行了第一次 爱沙尼亚 语的布道,著名的 爱沙尼亚 编年史家Baltazar Russov曾在此做礼拜。由教堂的牧师约翰·克尔(Johann Koell)撰写的一本教义精神手册于1535年出版,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本公开出版的 爱沙尼亚 语书籍。

在下城区最北端,矗立着 塔林 市内最高的一座教堂:圣奥拉夫教堂。

教堂最早在文献中的文字记录出现于1267年,历史学家们认为教堂应该在 丹麦 征服 塔林 之前的12世纪就已矗立在此了。据文献记载,教堂的名字来源于 挪威 国王Olav Haraldson(奥拉夫·哈拉尔德松),他是 挪威 的圣徒和主保圣人,说明教堂很可能是由 挪威 人始建,曾经是 挪威 人活跃的地方。

16世纪时,圣奥拉夫教堂的塔顶高度为159米,这使得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教堂的尖顶高耸入云,从很远就可以看到,因此它成了海员最好的导航地标。不过,越是高大的建筑越存在严重的隐患。据文献记载,在整个教堂的历史上,它曾经八次被闪电击中,有三次毁于诱发的火灾,据说当时的火光甚至从 芬兰 的海岸都可以见到。

如今,圣奥拉夫教堂的塔顶高度削减到了124米,但它依然是全城的至高点。夏天的时候,通过螺旋楼梯攀爬上塔楼的观景平台,可以欣赏到 塔林 老城让人目眩的美景。

圣奥拉夫教堂目前是一座浸信会教堂。浸信会属于新教,是17世纪从 英国 清教徒独立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主要宗派,因其施洗方式为全身浸入水中而得名。可以想象教堂内部那些在宗教改革前创作的艺术品之命运,进入教堂后,看见的果然只是毫无任何装饰物的一片素雅纯白,仅有主祭坛的石雕和祭坛画还存有一丝生气。只能说,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宗教改革确实不算一个友好的运动。

关于圣奥拉夫教堂,文献中记载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但不知所云的传说。在古代, 塔林 人民一直梦想建造一座巨大的教堂,它必须拥有世界最高的钟楼,这样船只即使在公海上也能发现它。然而,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愿意承担如此庞大又复杂工程的人呢。有一天,一个高大的陌生人答应为 塔林 建造这座教堂,但陌生人要求回报的黄金可能整个 塔林 也筹集不到。不过,这个陌生人提出:如果人们能够知道他的名字,他将不收取任何费用。随着教堂建造接近尾声,人们既不知道建造者的名字,也无法筹集到足够的黄金,于是他们派了一个间谍去拜访他的妻子。间谍听到建造者妻子哄宝宝时叫出了丈夫的名字,于是立刻把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带回了 塔林 :建造者的名字叫Olev!此时,建造者正在塔顶的十字架之上。 塔林 市民开始在地面向他叫喊:“Olev!Olev!再努力点!十字架倾斜了!把它扶下咯!”建造者目瞪口呆,人们已经知道了他的名字,他希望得到黄金报酬的美梦破灭。Olev惊恐万分情急之下松开了手,失去了平衡从十字架上掉下来,一头栽倒在地上。当他摔到地上,他的身体变成了石头,有一只蟾蜍和一条蛇从他的嘴里吐出来。教堂的墙壁上至今还能看到这些雕刻。从此以后,教堂就以它的建造者而命名为圣奥拉夫教堂。我真觉得这个传说有些逻辑混乱,莫名其妙了点。 塔林 城墙 建于16世纪,是当时 北欧 最强大的防御工事之一。 城墙 原来有2.35公里长,45座塔楼,不过保存至今的只剩下1.85公里 城墙 和26座塔楼了。位于老城最北端的是胖玛格丽特塔楼,建于1510-1529年,是整个 塔林 城墙 上直径最大的一座塔楼。目前,这座 塔林 是海事博物馆所在。扼守老城东端的是维鲁城门,建于14世纪,但仅有一部分保存至今。维鲁城门仿佛一扇“时空之门”,城门内外分别是老城和 新城 。前一秒还在电车穿梭的 新城 里漫步,但等你踏入老城的下一刻,浓郁的中世纪气息立马扑面而来,仿佛瞬间穿越回古代一般奇妙。

老城西端从Nunna torn塔楼到Grusbeketagune torn塔楼的一段是保存最完整也是最漂亮的 城墙 。 城墙 朝西,沿着 城墙 边缘则是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下午到夕阳时分,阳光会洒在 城墙 之上,此时也是这里一天中最美的时刻。Nunna torn塔楼和Nunnadetagune torn塔楼之间的 城墙 连成一片,阻断了通往老城的道路,这一段也非常上镜,适合凹造型。北边一座叫Loewenschede torn的塔楼可以登顶,不过关门时间较早。

再往北一点,可以看到城市花园内精心修剪和摆设的花卉展,居然发现了拜水 都江堰 的中文字样,仔细看蓝色石子铺设而成的河流,还确实有点 都江堰 的模样。

再北边一点的 城墙 有个缺口,从这里可以返回老城内,远远地还能看见圣奥拉夫教堂那高耸的尖塔。

再往北边点就只剩下三座不太完整的塔楼,塔楼已经与民居连成了一片。

沿着圣奥拉夫教堂背后的Pikk街返回老城中心的市政厅,途中会经过 爱沙尼亚 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位于一栋古老的建筑——建于1410年的行会大会馆内。 爱沙尼亚 历史货币展是博物馆内最不可错过的展览,可以看到苏联时期的纸币或硬币。此外,你还可以通过电影及互动展示了解过去11000年里 爱沙尼亚 人是如何生活、战斗和生存的。展览抛出了一些诸如“ 爱沙尼亚 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度吗”和“ 爱沙尼亚 人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活幸福吗”等问题,关于第二个问题的官方答案是“否”,至于为什么,看看展览就知道了。

大名 鼎鼎的黑头兄弟会之屋就在行会大会馆附近。石雕和木雕混合装饰而成的入口大门还是中世纪时期的模样,建于1640年,这是 塔林 老城内装饰最精美的大门。黑头兄弟会是利沃尼亚(现代 爱沙尼亚 和 拉脱维亚 北部)独有的宗教,军事和商业团体,他们在 爱沙尼亚 建造的这栋大楼散发出 荷兰 文艺复兴气息,内部配有许多装饰物和壁画。

Vene街上的 塔林 城市博物馆 主展馆坐落于一栋14世纪时期的商会大楼内,博物馆为游人展示了 塔林 这座城市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当然苏联时期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

博物馆的入口大门还保留了哥特式的尖拱,而木门则是现代的,融合在一起却也丝毫没有任何违和之感。

斜对面的 圣尼古拉 斯东正教堂建于1827年,是Vene街上 俄罗斯 商人的聚集地,教堂内最珍贵的文物是其精致华美的圣障。

南边不远的圣 凯瑟琳 回廊是圣 凯瑟琳 修道院的一部分,这座修道院是 塔林 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由多明我会的修士们建于1246年,曾经风光无限。但随着宗教改革的战火蔓延到 塔林 ,1524年,愤怒的路德教徒放火烧毁了修道院,从此修道院便一阕不振,这也间接反映了天主教势力在 塔林 的黯然失色。1954年政府对修道院进行了修复,如今,在露天回廊漫步,才能欣赏到那些古老的石雕墓碑。

3.【盘点塔林的那些登高观景点】

Patkuli 观景台托姆比亚老城上的观景平台是拍摄 塔林 老城标准证件照的最理想位置,观景平台不收门票,全天开放。最北边的观景平台名叫 Patkuli vaateplatvorm,这里可以拍摄到老城西侧 城墙 的几座塔楼和圣奥拉夫教堂同时入镜的绝美场景,最适合的拍摄时间是下午或夕阳时分。

沿着Nunna torn塔楼附近的阶梯可以攀爬到上城的 Patkuli 观景台。从下城往上看,能发现一栋建在悬崖边的别墅,这是斯滕博克之屋(Stenbock House),始建于1787年,由于它曾经属于斯滕博克家族,因此而得名。不过,百年之后,几经易主,该别墅最终还是被收纳入政府的财产,并一直作为法院所在地。新千年,修复一新的别墅重新开放,成为 爱沙尼亚 政府的官方所在地。

到达观景台前,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放下相机,享受风景吧”的字样。

再回望攀爬过的台阶,台阶并不高,爬上来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下午时分,太阳是顺光洒在 城墙 和老城的建筑上, 城墙 以西是城市公园内大片郁郁葱葱的绿林,想必秋季树叶变色之时,这里一定会美不胜收吧。

来一张老城的标准证件照。

远处能看到湛蓝的波罗的海,海上忙碌的客轮满载游客往返于 塔林 和 芬兰 赫尔辛基 之间。

城西是大片的绿林,可见 塔林 的绿化实在是好得出奇。据称, 爱沙尼亚 是全球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从雾霾大国来的人只能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观景台栏杆上经常能看到海鸥的身影,它们一点也不怕人,甚至还能配合你的镜头摆出各种造型,一些海鸥还叫个不停,似乎正在等着你给它投食一般。

贼鸥一般繁衍于 北极 和南极地区,会在较温暖的地区过冬。贼鸥体型较大,是飞行能手。在海鸟聚居地搜寻食物,以鸟蛋、幼鸟和残羹剩饭为食,由此得名。

随着太 阳高 度角的不断降低和西移,洒在老城建筑上的阳光光线逐渐发生变化。

由于 塔林 纬度较高,夏天白昼都特别长,这是晚上9点钟的光线,此时离太阳下山都还有1小时。吃完晚饭再出来欣赏夕阳和日落美景,真是优哉游哉。

白天被旅行团占领的观景台现在变得非常清净,从 赫尔辛基 坐船到 塔林 来一日游的游客已经返回 芬兰 ,给 塔林 老城留下了一片宁静。

殊不知,此时的 塔林 才是全天最美的时刻。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拿起相机,记录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才是最美妙的享受

21:30分的夕阳,已经沉得很低了。

幸运的是,东边的天空不断飘来一些淡积云。这些云朵被西沉的阳光逐渐染成了红色,与老城的橙红色屋顶交相辉映,美得让人沉醉。

22:09,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了。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