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运城临汾——提前打卡黑神话悟空取景地,这个夏天国宝我要一次看个够!

前言

8月20日,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游戏中出现的大量精美的古建筑场景,36个场景中,有多达27处来自 山西 ,让 山西 迎来了破天的流量。而我是2年前就知道了《黑神话:悟空》,也正好对古建着迷,提前作为“天命人”打卡了9处取景点!★这次的行程,打卡了 运城 和 临汾 5个《黑神话:悟空》里的5个取景点: 运城 :鹳雀楼,永乐宫,解州关帝庙 临汾 :小西天,广胜寺★去年去 大同 、 朔州 打卡的4个取景点( 永安 寺,觉山寺、崇福寺没去) 大同 :云冈石窟,悬空寺,善化寺, 永安 寺,觉山寺 朔州 :崇福寺, 应县 木塔★列入今后行程的取景点: 朔州 :崇福寺, 应县 木塔 忻州 :佛光寺,南禅寺 晋中 :镇国寺,双林寺 长治 :观音堂,崇庆寺 晋城 :玉皇庙,铁佛寺,西溪二仙庙

▲为什么会有这趟旅行?2022年,在 扬州 大运河博物馆看到了一场“观妙入真--永乐宫的传世之美”特展,深深的被永乐宫的建筑、壁画、雕塑震撼到了,从此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有强烈的想法要去永乐宫实地看看!2023年,我来到了 山西 大同 ,又一次被善化寺、悬空寺等宏大精美的古建震撼到了,特别是当我站在雄伟的 应县 木塔面前的时候,我不禁湿了眼眶,在 塔下 久久徘徊,不忍离去!同样,一次巧合,看到了B站UP主“考工志”等介绍了 隰县 小西天,精妙绝伦的悬塑,再一次震撼了我,一定要去现场看看!当然,也是因为《黑神话:悟空》,早就关注到这个游戏,光看预告片,就预感要爆火,提前打卡取景地,也是出发的原因之一!▲为什么要去 西安 ? 西安 ,是十三朝古都,作为 中国 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 西安 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历程。先后有西周、秦、西汉、东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王朝在此建都,又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都城。如果外国人只到一个 中国 城市,估计 西安 会是首选之一! 西安 ,有一种特别的缘分!我和老婆2006年度蜜月就是在 西安 ,之后只有路过,再也没有真正去过。这次主要是想带着女儿看看兵马俑、陕历博、大唐不夜城和长恨歌!▲为什么是 山西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山西 ,是煤老板与老陈醋的代名词,除了雾霾和煤矿,还有什么?甚至各大资深旅行者的榜单上, 山西 也几乎不会排在前面。这样的刻板印象实在不应该是这个伴随华夏文明五千年成长起来的省份的代名词:上可追溯至黄帝战蚩尤时代的几千年历史让 山西 担得起“华夏起源”的称号,后稷稼穑,嫘祖养蚕,尧舜禹时代都曾在此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我们谈论明清古建筑,我想国内大多数省份都可以拿出自己的“国保”炫耀一番,但如果说起明朝以前的古建筑, 山西 若论第二,那么便没有哪个省份敢再称第一。所谓“地上文物看 山西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山西 的古建筑都遥遥领先其他省份: 中国 仅有的3座完整唐构均在 山西 ,明代及以前80%的现存古建筑在 山西 ,全国2000+的“国保”古建筑中,有20%以上在 山西 。甚至单拎出一个县城来,在古建方面都可以吊打大多数省份。▲为什么要去 运城 ?地上文物看 山西 ,那 山西 文物哪个城市最多呢?答案估计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运城 号称是“国保第一市”!区域内共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02处,超过了 北京 的94处,以及 西安 的52处,为全国地级市第一。除了这些已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的, 运城 境内拥有石器时代遗址781处,古建筑2383处,寺观壁画2000余平方米,还不算一些散落在偏僻乡野尚未普查统计的。我想去的永乐宫、飞云楼、关帝庙等等都在 运城 !▲为什么要去 临汾 ? 临汾 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古称“ 平阳 ”,是一座被文化浸润千年的城市,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华夏第一都”之美誉。最初的“ 中国 ”就在 临汾 ,传说帝尧将天下划分为 九州 ,最中为尧都 平阳 所在的 冀州 之地,故这里最早称为“ 中国 ”,最早的“ 山西 ”也在 临汾 ,西周初年周成王将弟弟叔虞封在唐地,因为唐地有晋水故改国号为晋,这就是 山西 简称“晋”的由来。我想去的壶口瀑布、 隰县 小西天、广胜寺等等都在 临汾 !总之,“地下文物看 陕西 ,地上文物看 山西 ”,这个夏天,不管地上还是地下,国保、文物我要看个够!

行程

D1:下午到达 西安 ( 陕西 博物馆、大唐不夜城、长恨歌)D2: 西安 —— 运城 (回民街、兵马俑)D3: 运城 市区—— 芮城 —— 万荣 (永乐宫、广仁王庙、风陵渡、万固寺、普救寺、蒲津渡(黄河大铁牛)、鹳雀楼)D4: 万荣 —— 宜川 (飞云楼、后土祠、李家大院、壶口瀑布)D5: 宜川 —— 隰县 —— 洪洞 —— 临汾 市区( 隰县 小西天、广胜寺)D6: 临汾 市区—— 新绛 ——解州( 临汾 博物馆、 新绛 龙兴寺、 新绛 大堂、解州关帝庙)D7: 运城 市区——返程( 运城 博物馆、 运城 盐湖)

—————西安———————

陕历博:有幸见证周秦汉唐

首先先吐槽一下陕历博,体验感特别不好!2006年我已经来过陕历博了,印象已经有点模糊了,但那时候肯定比现在体验感好!一是票特别难抢,如果要去陕历博一定要提前3天抢票,网上有大量的抢票攻略,我就不赘述了,一定要提前抢票,一定要提前抢票,一定要提前抢票,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不然你就是白跑一趟!二是人特别多。我们是下午去的博物馆,已经不是最高峰期了,但人还是乌央乌央的,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很多文物你很难挤到前面去看,而且展览柜的玻璃上都是手印,观感不佳!三是空调不给力。特别是一楼展厅,基本上感受不到空调的凉意,人山人海的大厅里一股汗臭味,让人很难静下心来看展。陕历博目前有3个常规展览,分别是《 陕西 古代文明》、《大唐遗宝》、《唐墓壁画》,大家一般是参观前两个,深度历史控可以加上第三个展览。博物馆内有太多令你挪不开眼的文物,其中《 陕西 古代文明》展览以朝代时间为顺序展出了古代 陕西 各种场景的珍贵文物。就像 西安 的历史一样,“周、秦、汉、唐”四个朝代的部分也是拥有文物最丰富、最珍贵的部分,推荐重点参观。《唐墓壁画》很可惜,我们去的那天正在休整,没有看到。

首先来看独孤信多面体煤精印章。 这枚印章由26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多面体,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着规范的楷书阴文。印章由煤精刻制而成,煤精也称煤玉,是褐煤的一种变种,以低等植物为主,也有部分高等植物遗体组成的腐植腐泥混合煤。这枚印章的主人是西魏八柱国之一、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 印文的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公文用印,如“大都督印”、“大司马印”、“柱国之印”、“令”、“密”等;上书用印,如“臣信上疏”、“臣信上章”等;书简用印,如“独孤信白书”、“信启事”等。多面体印章使得这位身兼数职的独孤信使用起来十分方便。独孤信不仅自身战功赫赫,他的女儿也很有名。他有7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明帝,成为周明敬后;七女儿嫁给了隋开国皇帝杨坚,是历史上以嫉妒著称的隋文献后;四女儿嫁给了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因此他作了连续三个朝代的国丈或太上国丈,所以人们戏称他为“ 中国 古代第一老丈人”。不过正因为有此渊源,所以隋唐两代最高统治者身上都流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因此大唐盛世吸纳各方精髓、接受异族文化就没有太多的心理障碍,这也成为隋唐两代社会开放、民族平等的前提之一。

如果说 中国 古代香炉以汉晋间流行的博山炉最为精美,那么这件西汉时期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绝对为所见博山炉中最精美者,是罕见的艺术珍品。这件1981年出土于 陕西 兴平 市茂陵东侧从葬坑的鎏金熏炉通高约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重2.57公斤。铜炉系高柄竹节豆形,盖如博山,由炉体、长柄、底座分铸铆合而成。其通体鎏(liú)金鋈(wù)银,圈足底盘透雕两蟠龙,均以头承托盘腹,盘腹下部有十组三角形,内雕饰蟠龙纹,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炉口外侧和圈足外侧刻有刻铭文一周135字,记其原为未央宫物,后归 阳信 家,应是汉武帝赐给 阳信 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物。

提起陕博的玉器,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枚洁白莹润的西汉皇后之玺。这件玉玺在入馆收藏不久,即被评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玉玺1968年出土于 咸阳 市韩家湾。高约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质地为 新疆 和田 羊脂玉。其温润洁白、有着凝脂般的 光泽 ,无任何受沁现象。玉玺印面为正方形,玺钮为高浮雕的匍匐螭(chī)虎形,四面皆琢出长方形阴线框,雕琢互相颠倒、勾连的卷云纹,每个云纹均以双阴竖线与边框相连。钮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隆鼻方唇,双耳后耸,尾藏于云纹之中,腹下钻孔以便穿绶系带。玺面阴刻笔画流畅的篆书“皇后之玺”四字,其结构严谨 大方 ,刀法自然娴熟,代表了当时最顶尖的书法篆刻艺术。因其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合葬墓东侧仅有一千米,且形制、印文与汉制相合,专家推测它极有可能是汉皇后吕雉生前所用印章。“皇后之玺”是迄今发现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已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堪称无价之宝。

五祀卫鼎也是陕博的一件青铜器国宝。该鼎1975年出土于 宝鸡 市 岐山 县。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双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倾垂,鼎外底积结着厚厚的一层烟炱,口沿下饰以细雷纹填地的变形兽体纹(窃曲纹)。整器造型简单 大方 ,内壁铸有铭文19行共207个字,讲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大意是说西周共王五年的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想与他的邻居邦君厉交换土地,于是他把这件事报告给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大臣。经过询问,邦君厉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以及内吏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这篇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交换和买卖,仍需通过王朝重臣。说明贵族对土地的处分已得到制度上的默认。五祀卫鼎因此成为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资料,也因为这篇铭文中有确切纪年,五祀卫鼎成为判断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标准器,非常珍贵。

多友鼎,1980年出土于 西安 市长安区。鼎通高51.5厘米,腹径50厘米、深31厘米,耳高10厘米、宽11.6厘米、厚3厘米,蹄形足高20厘米,径7厘米。重35千克,内壁后方铸有22行铭文,共计279个字。多友鼎造型普通,半球形体,立耳环底,器腹较深,口沿外折,三只蹄形足,为最基本的三足鼎形态。看着这附着厚厚墨灰的鼎腹底部,实在感觉不到有一丝“国宝”的神韵。然而同前面介绍的旟鼎一样,这件西周多友鼎也因腹内壁后方铸有的22行铭文而珍贵异常。该铭文分两块铸成,每行字数不等,共计279个字。大意是说:周厉王时期,周王朝与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猃狁(xiǎn yǔn)发生了战争。周厉王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击,多友与猃狁激战半个月,大小共四次战役全胜,最终将猃狁逐出周境。此铭文在西周金文作品中可称长篇巨制,其笔意从容稳健,布局均匀协调,虽有行无列,却井然有序。字体造型完全摆脱了西周早期结构随意的金文特征,代之以严谨的笔画结构,每字无论大小、繁简,其笔画间距、空隙大致相同,绝无松紧之差,给人以平衡、稳重的感觉。这规范、整齐、典雅的文字美感,为 中国 书法艺术史中的重要篇章。不仅如此,在所有涉及到猃狁的铜器铭文中,西周多友鼎是最为重要的一件。这篇铭文对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是重要的上古文献,对研究西周晚期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古文字研究、历史地理研究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其铸于周厉王时期,有明确的纪年,这简单的半球体三足造型已成为西周晚期青铜器的标准器形样本。

在中学语文课本上曾经学习过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所以对陕博的这件杜虎符非常感兴趣,所谓的“符”,其实就是古代朝廷向下面部门、人员所要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其制作材料金、银、玉、角、竹、木皆可,形状常为虎、狗等形状,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这件战国晚期的秦国兵符1975年出土于 西安 市南郊。我国所出土的虎符数量上是比较稀少的,到目前为止,现存的秦国铜虎只有三件,分别是新郪虎符、阳陵虎符及这件秦国杜虎符。这些虎符的文字内容 大同 小异,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前两只虎符的形态上是伏虎,而杜虎符是立虎形。而且杜虎符尺寸较大,是所知时代最早、铭文字数最多的秦虎符。精湛的错金工艺让杜虎符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是文字清晰,熠熠闪光。历史学家通过研究杜虎符上成熟的小篆书体,进一步验证出秦国曾在少陵原西周杜伯国封地(即杜国,今 西安 市东南)设杜县的事实,也证明秦统一及李斯作篆前的战国时代事实上已经存在小篆这一字体。 除此之外,这枚杜虎符也真实再现了战国时期虎符调兵遣将机制的历史事实,故而非常珍贵。

牛尊在酒器中极其稀少,而陕博恰恰就收藏有1尊这样的青铜器。此牛尊通高24厘米,长38厘米,腹深10.7厘米,重约7公斤,通体为雄健浑圆的牛形。牛体身躯壮实,挺直的四腿粗壮有力,尾巴紧缩臀后。其怒目圆睁,眉额以阴线刻饰,张耳抱角,做引颈翘首状。器作者在整体造型不失真的情况下,巧妙将牛的各个部位“开发”成酒具的各项功能,使其既实用又美观。伸出的长舌作流,呈鸟喙下颌状。背上开方口置盖,覆瓦状盖面上铸一立虎钮,方向与牛向一致。虎头大,昂首竖耳扬尾,长脊下压,四腿发达有力,躯体微微后缩,作捕食扑攫前的搏击预备状。盖与牛背以环钮相连,可随意开启而不脱落。

唐三彩的人物,以仕女俑、文、武官俑、天王俑等为杰出代表。特别是丰满华贵、气韵生动的仕女俑,其开脸生动、姿态优美、服饰精致、色彩逼真,更是唐三彩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这是一尊 西安 西郊纺织厂出土的女立俑。其头梳鬟发垂髻, 丰润 的脸颊,细长的 丹凤 眼,小巧的鼻梁,露出些微笑意的红唇,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气度。虽然女佣丰满的体态略有夸张,但是仍露出雍容华贵的气息,端庄矜持间顾盼生辉,千娇百媚,洋溢着生机勃勃的青春之美,也将盛唐女子“丰肌秀骨”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陕历博里的“显眼包”,在网络上可是红人。

天王俑

这件提梁倒灌壶产自唐宋时名震天下的北方名窑------耀州窑(窑址在今 陕西 省 铜川 市黄堡镇),时人推崇耀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此壶为五代时期文物,1968年出土于 陕西 省 彬县 ,高18.3厘米,腹径14.3 厘米,足径8.7厘米。壶身呈圆球形,虚设的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满刻刀法犀利的四朵缠枝牡丹花朵,梅花形注水口设于壶底**,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灌水时将壶倒置,待盛满后,将壶放正,滴水不漏。此壶胎质灰白坚细,釉色淡青而略泛灰, 光泽 莹润。造型典雅奇巧,构图精美生动,洋溢出清新活泼的生活情趣,被视为国内外存世耀州窑瓷器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件珍品。

这盏 陕西 渭南 市出土的黑釉油滴碗也是一件宋代国宝级文物。此碗高约9厘米、口径30.2厘米、足径11.8厘米。口 大足 小,口沿微斜,浅斜腹,圈足,灰白的胎质坚硬致密,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呈金属 光泽 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成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迄今所见的油滴釉器多出自建窑,胎体较厚,器型较小,而这件黑釉“油滴”瓷碗,不仅胎体厚重,釉色黑亮润泽,而且尺寸较大,具有典型的北方窑口的工艺特征。尤其是环布碗底釉层表面的密集均匀的形似油滴的银色油滴小圆斑点,更是晶莹透亮,色彩梦幻,颇似古籍记载中 “盛茶闪金光”的赞誉。油滴釉碗虽然出土不少,但如此大口径的油滴碗实属罕见,作为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堪称瓷中珍品。

三彩骆驼载乐俑,1959年出土于 西安 市,高58厘米,长43厘米。通体施有蓝、绿、黄等单色釉,张口嘶鸣的健壮骆驼昂首直立于长方形座上,驼背铺有带花边圆形垫子,其上搭一刻花菱形纹毯覆盖的平台,其上有7位手持笙、琵琶、排箫、拍板、箜篌、横笛、萧的男乐俑,他们头戴软巾幞头, 身穿圆领窄袖长袍,盘腿朝外坐于平台四周,神情专注地演奏,7俑中间立一头梳乌蛮髻、面颊圆润、体态丰腴的女子,其身穿黄底蓝花窄袖衫, 下系长裙。右手前举, 左臂向后轻拂,在毯子铺就的舞筵上和着拍节跳起胡旋舞,欢乐的气氛感染了每一位凝视欣赏的参观者。这件艺术珍品为研究唐代雕塑艺术、音乐舞蹈等提供了宝贵资料。它展示了唐代的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发展水平,以及中华民族的蓬 勃生 命力。载乐俑运用大胆的艺术夸张,将阵容庞大的乐队安置在狭小的驼背上,奇妙的构思充满想象与浪漫,人物形象也是惟妙惟肖,传神而又生动。细节部分更是处理得非常到位。 比如 舞女脚下跳胡旋舞的舞筵。就是这驼峰上方形的黄蓝等色相间的菱形花纹毯子,四边有纤毫毕现的蓝色穗儿,非常精美,很有毛织物的质感。也难怪此三彩俑自出土就成为 陕西 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13年更被列入“ 中国 禁止出国(境)展览的195件文物名录”! 足见其唐三彩“极品”的美誉是多么不容置疑!

陕博第三展厅的一角,还有一件唐三彩三花马是绝对不能错过的。这尊三花马1971年出土于 陕西 乾县 懿德太子墓。马匹头小、臀圆、腿长,膘肥体壮,有一身棕红色的皮毛,外表装饰华贵。马头微抬,前腿站得笔直,后腿稳健有力,尾巴微微翘起。英姿勃发的形体,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匹训练有素的宝马良驹。对的,它就是唐朝的一种名贵马种------- “三花马”。用“三花”来装饰马,是唐代宫廷和贵族流行的时尚,也是良马和等级的体现。三花马的名称源自马鬃的修剪方式,马鬃被精心修剪后形成三缕堞垛状的凸起鬃毛,看起来如城墙一般,故名。唐太宗陵前的“昭陵六骏”,马鬃也都被修饰成三花的样子。唐代绘画和雕塑中,三花马也屡见不鲜。而能够被“三花”对待的马可不是一般的马,都是来自西域的名贵宝马。马的主人也往往不是皇亲国戚就是王公贵族。白居易就曾有诗:“风笺书五色,马鬃剪三花”,另一位诗人岑参也曾有诗:“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高”,说的也是三花马。

明彩绘仪仗俑群出土于 西安 市长安区简王井村,这批仪仗俑共300多件,墓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简王朱樉。该俑群表现的是一个出行的仪仗队伍,阵容庞大。据了解,佣手中原持木质道具已朽,踏板下墨书佣名70余种,有 清道 旗、金鼓旗、白泽旗、告止幡、信幡、戈、戟、弓箭、笙、笛、板、琵琶、抬轿、跟驾、梅花灯、各样伞、扇等。这些仪仗俑面容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令人赞叹。

钟山石窟位于 陕西 省子长市安定镇城东钟山脚下,始建于西晋 太和 年间(366~370年),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是研究千余年来历朝历代宗教史、民俗风情、彩绘工艺、衣着装饰、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史料。陕历博里是复制品,如果有机会到子长,一定要到钟山石窟看看!

1970年10月5日,在 西安 市南郊何家村进行基建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件陶瓮和提梁银罐,内部装有大量的金银器。但是考古学家在对内部文物进行整理时,发现有些成套的文物明显不是一套,因此大胆猜测还有文物没有发现,继而对发现地区附近继续进行考古发掘。10月11日,在右边陶瓮北边约一米处发现了另一件陶瓮,其肩部的缺损就是当时考古工作者使用探铲时留下的痕迹。这三件文物中,用物中藏物、大件套小件的方式存放着各类珍贵文物1000多件,主要为玉器,金银器,珍贵药材、钱币四大类,以其数量多、种类繁、制作精美、保存完好而震惊世界,成为20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窖藏的器物,从器形、纹样及铭文等方面考察,其制作、使用的年代不同。这批精美的宝物让我们大开眼界,金银器和玉器制作工艺上细、精、难、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很多器物都有其唯一性。完美地展现了盛世大唐手工业制造的细巧繁难,经济的繁 荣昌 盛,文化交流的兼容并蓄。虽然何家村遗宝的主人仍不得知,但无论这些珍宝在当时属于谁,它们都给了我们一窥盛世大唐风采的机会,中华文明、唐代文化也因此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得以了解和欣赏。

赤金走龙为一组身材纤细,圆眼深目,阔嘴,双角的小走龙。每龙长约4厘米,最高的2.8厘米,最矮的2厘米,只有拇指那么大。它们两唇张开,头顶的双角折曲于脑后,颈弯二曲,身上鼓,龙尾舒卷逶迤,这些作各种姿态的行走状的小龙从龙头到背脊再到尾部,形成一条优美流畅的曲线。除颌腮部位、脊背和尾脊有长鬃纹样外,通体雕满饰精致的片状鳞纹,大小均在毫米之间,似用钎尖插点而成。这些小巧玲珑的赤金走龙与明清时期的飞龙形象不同,它们朴素而平实的形象特征更具有动物的特点,而不像后世威严可怖的五爪金龙那样,仅仅做为高高在上的皇权象征。虽然在隋唐时代的壁画、金属器物上经常看到精美的龙纹,也出土过一些金铜铸造的立体龙,但像唐代赤金走龙这类的小型龙形制品却是首次发现。这组纯金的小走龙不仅为研究唐代道教提供了实物资料,也体现出盛唐社会的精神面貌,在唐代金银器中更是属于罕见之物,因此极为珍贵。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为精巧的香囊——直径不足五公分,厚度不足两毫米,但外层镂空雕花精致对称,所捶揲出的葡萄花鸟纹饰自然婉转。而这个香囊最精妙之处在于,贴身佩戴它时,内部的焚香不会因走路时的晃动而倾倒或熄灭,香料也不会倾洒出来。据说这还是当年唐玄宗赐予杨贵妃的礼物。

最后压轴的“国宝中的国宝”--------镶金玛瑙兽首杯。唐代上好的玉料、玛瑙皆来自西域。此玛瑙杯造型在 中国 绝无仅有。其简洁有力的线条,色彩丰富微透明的玛瑙质地,显示出浓郁的西域风情,也使其成为何家村出土宝藏“大唐遗宝”中最为奇特,知名度最高的一件珍品。兽首玛瑙杯选用红、棕、白三色相杂的玛瑙制作,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材质为红色缠丝玛瑙。工匠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将杯体前端雕琢成牛形兽首,以兽的双角作为杯柄。兽头颇似西域羚羊,其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眼球外凸,耳朵后抿,头上两只弯曲犄角接在杯口外侧,角上碾出凹槽,兽嘴部镶金帽,唇边刻划着细微的毛孔、髭须等,兽嘴有一个塞子,取下塞子,液体从里面流出,如同漏斗,可以用来注酒。兽首玛瑙杯最令人叫绝的就是杯体的俏色纹理和整器奇特的造型,玛瑙纹理层次分明,浓淡相宜,晶莹鲜润。圆雕技法琢制,造型生动优美,轻盈飘逸,充满动感。专家认为此兽首玛瑙杯造型独特,与源于古 希腊 的酒具“来通”极为相似。兽首玛瑙杯所使用的红色缠丝玛瑙主要盛产于 中亚 、 西亚地区 ,因此,此兽首玛瑙杯极有可能非唐朝工匠制作,而是产自西域,被以贡品的方式经过 丝绸之路 来到唐都长安,成为皇室珍宝。然而无论此杯出自何处,它作为迄今发现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出土玉器中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所以兽首玛瑙杯出土后即成为陕博18件镇馆之宝之一,被誉为“国之重宝,海内孤品”,随后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禁止出国展览。由此可见这件镶金玛瑙兽首杯的非凡地位。

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

很难想象,这是凌晨的华清宫!《长恨歌》第四场,入场时间为午夜12点!《长恨歌》演出时间为第一场 20:10开演,第二场 21:35开演,第三场 23:00开演,第四场 00:25(次日)开演,票非常难抢,还是那句话,请提前抢票,绝对会让你值回票价!除了时间晚了些,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里没有吐槽!

《长恨歌》为 陕西 旅游集团打造推出的 中国 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以白居易传世名篇《长恨歌》为蓝本,充分发掘华清池景区资源,采用高科技舞美灯光,将历史故事与实景演出相结合,重现1300多年前华清宫里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长恨歌》以“真山真水真历史”为依托,在历史故事发生地打造高水平实景演出,并采用高科技舞美灯光,依托文化IP走好市场化路子,应该是《长恨歌》长盛不衰的关键,已经成为 陕西 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事实上, 西安 的文旅资源虽得天独厚,但文旅产品的供给起初并不理想。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境外游客反映在 西安 旅游期间基本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夜间没事干、没地儿转。为此,当地针对游客需求发展剧院、餐厅等新业态。再后来,结合历史文化打造出多台专场演出,《长恨歌》就是其中翘楚,为观众带来精彩的唐风视觉盛宴,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他地区的某某文旅局,可以来抄作业了!

3000个座位一票难求,全部满座!这可是午夜12点啊,不得不说 陕西 文旅,牛!

伴着“杨家有女初长成”,演出拉开了帷幕。倾国倾城的杨 玉环 ,站在莲花盛开的九龙湖**翩翩起舞,向人们诉说着她的传奇故事。

天生丽质的杨 玉环 被唐玄宗李隆基召进宫中,只见她摇身一变,从素衣女子到雍容华贵的杨贵妃,从此走出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荡气回肠之路。

杨贵妃日夜笙箫,醉态恣意,贵妃的霓裳羽衣舞更是如天仙般惹人醉,整个宫内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盛唐时期的唐玄宗非常满足:“朕得杨妃,如得至宝”。

伴随一段华丽狂放的胡旋舞蹈,安禄山进宫,从此平步青云。轰-----一阵巨响,安史之乱打破了一切,万千花火从天而降,宫中瞬间被熊熊烈火所侵占。

唐玄宗仓皇西逃至马嵬坡,大唐将士他们好恨,恨唐玄宗的迷色误国,逼迫他赐死红颜祸水杨 玉环 … 看到这里,两人已是难舍难分、孤单无助的景象,贵妃的美丽和才华并不能感动军心,玄宗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不能保全自己的挚爱。一条白绫终究了断了这段1300多年前的旷世爱情。

最后一幕,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灵魂在天宫相见,泪眼相拥,寄予了“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美好愿望,整场演出落下帷幕。

以骊山为背景,华清池九龙湖为舞台,与华清宫内的凉亭、走廊、垂柳等元素融为一体,运用领先世界水平的高科技手段实现了骊山梦幻天空、湖面水火交融等震撼场面,近千米的可升降水下舞台和巨大的LED软屏为观众带来了很多惊喜画面。

散场之时,时间虽然已经到凌晨1:30,但激动的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演员演的一级棒,灯光舞美一级棒,华清宫、骊山完全是故事的原发地,令人心潮澎湃,还是那句话,提前抢票,一定不能错过。

兵马俑:六国今日始攻秦

兵马俑,我还是要继续吐槽一下。一是交通不便。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就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方式,要从 西安 钟楼出发要么火车做到 临潼 转公交,要么转2趟地铁再转公交,除非你是坐旅游直通车,不然你就是只能选择打的,费用要在一百多;二是人实在太多。网上有吐槽这是六国大军反攻大秦,人多到里三圈外三圈,人山人海,乌央乌央,根本没法好好看兵马俑;三是空调不给力。接近40度的气温,一号坑根本没有空调,人山人海的挤在一起,可以想象有多难受,反正我们就只看了一眼就赶紧撤了,不然要中暑的感觉!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共有三个主要部分,呈品字形排列。一号坑是最大的,面积约为14260平方米,包含8000余件兵马俑。二号坑和三号坑较小,但同样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兵马俑和马匹。

一号陪葬坑:这是最早被发现也是最大的一个坑。你可以看到形态各异、服饰不同的兵马俑,前半部分人头攒动,景象十分壮观。

了解兵马俑,首先要了解兵马俑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是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 。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 安阳 殷墟王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5千余人。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 德保 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1年)“止纵死” ,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兵马俑不仅仅是古代军事的象征,它们还反映了秦朝时期的社会结构、工艺技术和文化信仰。每一个兵马俑都有独特的面貌和姿态,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兵马俑的出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 中国 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怎么样,游客比兵马俑多多了吧,你觉得你能挤进去好好看兵马俑吗?秦始皇估计也没有想到,千年后的今天,这么多人来看兵马俑,这不是像六国大军来了嘛!

这是从一号坑的后门进去看到的景象,能看到正在进行修复的兵马俑,感受历史的痕迹。

二号俑坑:它位于一号坑的 东北 侧和三号坑的东侧。这里的建筑与一号坑相似,但兵种更为齐全,包括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这里还出土了最幸运的跪姿射俑和精美的铜车马,让人叹为观止。

三号坑:从内部布局来看,这应该是一二号坑的指挥部。虽然它是三个坑中最小的,但却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大唐不夜城

回民街

————运城(芮城)———

运城 ,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武圣关公的故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 绛县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 运城 属魏。秦始皇统一 中国 ,设36郡, 运城 属 河东郡 ,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沿用“河东”这一称谓。 运城 ,因“盐运之城”而得名,它是 中国 唯一一座因盐而建立起来的城市,史称“盐运专城”。 运城 有文物旅游景点1600余处,国保文物102处、省保文物67处,驰名中外的有武庙之祖——关帝庙, 中国 四大历史名楼之一——鹳雀楼,艺术宫殿——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祭祖圣地——舜帝陵,中华瑰宝——黄河大铁牛,国内独此一家的盐湖黑泥浴………… 垣曲 县境内发现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距今4000万年,把人类的起源向前推进了1000多万年。 芮城 县风陵渡镇“西侯渡”文化遗址,是迄今为止考古界发现的人类最早用火的实证,距今180万年,是旧石器时代著名的文化遗存。 万荣 县的后土祠,是为了祭祀人类始祖——母系氏族时代的首领女娲而建的。最早的记载是轩辕黄帝“扫地为坛于汾阴”以祭后土。从汉文帝开始建祠,官方的祭祠活动一直延续到宋代,曾经有43位皇帝来 运城 祭过后土。

永乐宫:众仙朝元,满壁风动

再次强调,知道 运城 ,主要是因为永乐宫,来 运城 ,也是主要因为永乐宫!永乐宫在 运城 市 芮城 县永乐镇(原在 山西 永济 县永乐镇,1956-1966国家花费十年将永乐宫整体搬迁出 三门峡 水库淹没区改迁到今地)永乐宫同 北京 白云观、 陕西 户县 重阳宫并称为道教三大祖庭,从元贵由二年(1247)到元至正十八年(1358)耗时110余年建成,相传这里是道教全真派祖师吕洞宾的出生地,唐代就有吕公祠。金代未年,随着全真教的兴起,由祠扩建为纯阳观,元中统三年(1262)改名为大纯阳万寿宫,因其位于永乐镇,后人也称之为“永乐宫”至今沿用。

由于永乐宫里的壁画是不能拍照的,来看网络达人米开朗基脑所画的永乐宫介绍图吧

当年永乐宫在搬迁选址的时候,专家们颇为用心,选择在古魏城遗址北侧重现永乐宫。现在一张门票,就可以看到两座国宝,简直是意外之喜。

永乐宫现存山门为清代,龙虎、三清、纯阳、重阳四殿均为元代原物。

无极 门建于公元1294年,(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因殿内东西稍间原供有青龙白虎两尊泥塑而得名龙虎殿。门内正中高悬“ 无极 之门”榜书匾额,为元正奉大夫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商挺所书,是极为难得的书法作品。龙虎殿壁画有80平方米,绘制了神荼、郁垒、神将、神吏、城隍、土地等道教神祇,搬迁之前画面上曾被泥坯覆盖,经专家细心剥离,原壁才得以重现,现在所看到的是剥离上层后显现的元代真迹。

三清殿,又名 无极 殿,是永乐宫一座最重要殿宇。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