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意大利,从梦结束的地方开始【佛罗伦萨 威尼斯 帕多瓦 米兰】
2020年2月,那场瘟疫终结了我的 意大利 旅程的恶梦似乎还在眼前,四年之后,我终于再一次踏上了这片土地,感受它无尽的艺术魅力。虽然现在的 意大利 破旧、脏乱、治安也不怎么样,可是古 罗马 和文艺复兴的灿烂光辉仍旧使这片土地充满无与伦比的艺术气息。所以对于喜欢建筑和艺术的旅行者, 意大利 是去多少次也不会腻的。 当阳 光洒落在亚平宁半岛的土地上,一场如梦似幻的 意大利 之旅就此拉开帷幕。穿梭于 威尼斯 蜿蜒的水巷,感受着贡多拉轻轻摇曳在碧波之上;漫步在 米兰 时尚的街头,领略潮流与经典的交融;踏入 帕多瓦 的古老街巷,倾听岁月留下的低语;徜徉在 佛罗伦萨 的艺术殿堂,被绘画艺术、雕塑和建筑的魅力紧紧包裹。在 意大利 旅行,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这片土地充满了魔力,教堂的庄严、博物馆的深邃、绘画艺术的绚烂、雕塑的灵动以及建筑的宏伟,共同编织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无不吸引着我一遍遍来到这里。网上很多攻略都是讲去 意大利 怎么提前买票,怎么能不在烈日暴晒下排个把小时的队,其实最最最简单的不排队方法就是淡季去啊!冬天各个热门景点不仅不排队,还有淡季票价,到现场随时买票,即使没有提前网上预约也可以随时进场,多方便,完全不必非要夏天和一大堆人挤在大太阳底下排长队,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
行程
Day1: 卢布尔雅那 - 威尼斯 ,中巴车,住 威尼斯 Day2: 威尼斯 ---- 威尼斯 学院美术馆、 安康 圣母教堂、里亚托桥、圣方济会荣耀圣母教堂Day3: 威尼斯 ----总督宫、科雷尔博物馆Day4: 威尼斯 - 帕多瓦 ,火车当天往返,住 威尼斯 ---- 帕多瓦 大学、斯克罗威尼礼拜堂、圣 安东 尼圣殿Day5: 威尼斯 ----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广场Day6: 威尼斯 - 米兰 ,火车,住 米兰 ----斯福尔扎城堡,但丁街,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Day7: 米兰 ----布雷拉美术馆、圣沙弟乐圣母堂Day8: 米兰 ---- 米兰 大教堂,大教堂博物馆Day9: 米兰 ---- 米兰 恩宠圣母圣殿, 米兰 - 佛罗伦萨 ,火车,住 佛罗伦萨 Day10: 佛罗伦萨 ----乌菲兹美术馆Day11: 佛罗伦萨 ---- 佛罗伦萨 学院美术馆,领主广场Day12: 佛罗伦萨 ----圣母百花大教堂,乔托钟楼,洗礼堂,博物馆,圣十字圣殿Day13: 佛罗伦萨 ----碧提宫,米开朗基罗广场Day14: 佛罗伦萨 ----圣马可修道院,美第奇礼拜堂Day15: 佛罗伦萨 - 罗马 ,火车, 罗马 - 北京 ,飞机
-@威尼斯
从 卢布尔雅那 到 威尼斯 ,网上买的大巴车票。出门在外,对于火车站、大巴车站、机场,我总是有地名焦虑,生怕走错了地方,所以一遍遍反复确认车站地点。导航定位的大巴车站是个酒店的门口,没有站牌,没有标记,周围也没有停着的大巴,好容易找到一个趴活的出租车司机,给他看车票,他说就是这个地方,但不是大巴是中巴。后来又来了一对夫妇,也是一脸疑惑的问路,感觉有了难兄难弟,心里踏实多了。终于来了一辆九座商务车,车上有长途公交公司的标志,这回算是一块石头落地了。车上只有我们四个乘客,一路高速公路顺利到了 威尼斯 。在主岛上量天尺, 威尼斯 的小水巷特别有意思,曲曲弯弯的,经常在不经意的转角处看到特别喜欢的工艺品小店或是香气弥漫的咖啡馆,或是一处古老不起眼的教堂,却有着令人心醉神迷的故事和风景。
第一眼在小巷里看到这么碧绿清澈的水,如同少女深邃迷人的眼睛,真让人着迷啊。
大雾的天气,小巷也变得朦朦胧胧的,更增添了一丝神秘。
大运河主河道相当于 威尼斯 的长安街,街两边都是著名建筑,商店林立,也可以坐公交船来往两岸,而不必绕道走桥。
绿水红墙,加上明媚的阳光,色彩饱和度很高,象极了提香的油画——所以你能理解 威尼斯 画派的风格是从哪儿来的了吧,艺术来源于生活啊!
眼见走投无路了,跨过一座小桥,穿过一个小门,就又是一片别有洞天。
桥上的人在拍我,我也在拍桥上人。
小巷里的工艺品小店,爱不释手。
♪♪威尼斯学院美术馆♪♪
威尼斯 美术学院画廊,和圣马可广场一样,是来到 威尼斯 不可错过的景点。作为文艺复兴 威尼斯 画派的创始地, 威尼斯 美术馆无疑是 威尼斯 画派众多大师的主场,必须朝拜一下。在1563年左右成立的学院美术馆是 欧洲 最早的一所以传授艺术为主旨的学校,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学院,今天还有无数的莘莘学子就读于 威尼斯 美术学院。
提到 威尼斯 画派,必须要从贝利尼家族谈起,这个 意大利 源远流长的古老家族,据说已经传至二十几代,历尽沧桑,子子孙孙一大堆,就算不是艺术家,也都是艺术品收藏家。在这个家族最初发展的时期,其重要成员均以艺术家的面貌出现,从雅各布·贝利尼开始,以及他的两个儿子,长子真蒂莱·贝利尼,小儿子乔万尼·贝利尼,以及学生兼女婿曼特尼亚,与他们的徒子徒孙一起,包括提香、乔尔乔内、丁托列托、委罗内塞,全是如雷灌耳的大咖,打造出的“ 威尼斯 画派”,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推动者,以致影响到百年之后的委拉斯凯兹和鲁本斯。先来看老爹雅各布·贝利尼吧。23岁时到了 佛罗伦萨 ,接触到当时雕塑家多那太罗、圣母百花大教堂大穹顶的建造者布鲁内莱斯基、画家马萨乔的最新作品,尤其是与他年龄相仿的马萨乔,使他对 佛罗伦萨 的绘画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回到 威尼斯 之后,雅各布·贝利尼就开了工作室,一边自己创作,一边带徒弟。正是在这个画室中,他培养出了 威尼斯 的一批画家,尤其是将家学传承给了两个儿子。《圣母子祝福》雅各布·贝利尼,1455年雅各布的画多为圣母子和祭坛三联画,虽然还有很多中世纪的痕迹,但人物、色彩都更为生动。
大儿子真蒂莱·贝利尼以描绘大幅历史画和 威尼斯 宗教生活场面而著名,擅长用色。真蒂莱在当时的名声可比弟弟乔万尼·贝利尼高多了。1505年,十几岁的提香在刚迈进贝利尼家族门下时,就是拜在真蒂莱·贝利尼门下的,但保守的真蒂莱希望提香能够循规蹈矩,经常责怪提香走的太远画的太大胆,要求提香接受自己的严格标准,不要太信马由缰,搞得提香很不服。《圣马可广场的游行队伍》,真蒂莱·贝利尼,1496年这幅巨画中生动详尽地展现了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大教堂在15世纪末期的风貌,以及当时 威尼斯 的风土人情,那时圣马可钟楼还没建成,而金碧辉煌的圣马可大教堂却和现在人们看到的一模一样。画中穿着白衣的福音 圣约翰 兄弟会成员举着十字架列队行进在圣马可广场上——现在这些白衣人都变成了成群的游客和卖纪念品的商贩。这批绘画共有8幅,包括《 圣洛 伦佐桥上的游行》,完整地表现了 威尼斯 城市当中的游行过程,描绘了大量当时的城市场景。
《幸运的洛伦佐·朱斯蒂尼亚尼》真蒂莱·贝利尼,1465年洛伦佐·朱斯蒂尼亚尼于1451年成为 威尼斯 的第一位主教,他于1456年去世,九年后,由真蒂莱·贝利尼执笔绘制了这幅画作,并在中下部的画卷中签名并注明日期。真蒂莱将这个人物塑造成一个超出常人的神圣永恒的形象,将人物的瘦弱特征与一个宏伟的背景结合起来,几乎就像是一根有凹槽的 希腊 柱子,令人印象深刻。
乔万尼·贝利尼(1430~1516)是艺术史上正经被认可的 威尼斯 画派创始人,是他将文艺复兴的重心从 佛罗伦萨 转移到了 威尼斯 。他将文艺复兴的写实主义提升到新的高度,并使 威尼斯 成为文艺复兴后期的中心。他将父亲开创的色彩技巧在绘画中进一步发扬,加强了光影在油画中的表现,并利用来自弗兰德地区的扬·凡·艾克开创的油画颜料,将蛋彩画和油画相结合。他的绘画更强调宗教色彩,绘制很多宗教题材的作品,也更加注重用色彩表现自然。小儿子之所以比老爹和哥哥出名,不仅因为他破天荒地把人特、环境、光和空气融合的朦胧美呈现在画面上,成就 威尼斯 风光,更因为他还是乔尔乔内和提香的老师,他的两个学生可比他的名气大多了。《圣母玛丽亚与沉睡的孩子》乔万尼·贝利尼,1470年乔万尼通过这幅画表明他已经完全摆脱了姐夫 安德里亚 ·曼特尼亚的影响,正在通过色彩来构造纯粹的人物形象。
《圣 凯瑟琳 和抹大拉圣玛丽之间的圣母子》乔万尼·贝利尼,1490年
《圣母子》乔万尼·贝利尼,1490-1500年
《红天使圣母玛丽亚》,乔万尼·贝利尼,1480-1490年天上飞着的带翅膀的小红脑袋感觉挺诡异的。
贝利尼家族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那就是老贝利尼的学生兼女婿——安德烈亚·曼特尼亚。这位来自 威尼斯 附近的小城 帕多瓦 的学生,也是贝利尼家族的绘画事业的继承者,并开创了 帕多瓦 画派。虽然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贝利尼家族的色彩训练,但是曼特尼亚还是坚持了他最初学到的 佛罗伦萨 笔法,并将这两种传统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曼特尼亚最有名的画是 帕多瓦 的奥维泰里小礼拜堂所做的湿壁画, 威尼斯 学院美术馆只有一幅画。《圣 乔治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1460年。(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贝利尼父子三人占据了 威尼斯 学院美术院很大的单间,但镇馆之宝无疑是乔尔乔内的这幅《暴风雨》。乔尔乔内没有他师父乔万尼和师弟提香的 长寿 基因,才34岁就挂了,所以他存世的作品并不多,但是,即便如此,也足以让后人一瞥 威尼斯 画派的灼人华彩。虽然本人是个花花公子,乔尔乔内的画却宁静纯美,人物迷人,景色亦耐人寻味。他引导了 威尼斯 绘画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正是他的作品与后来涌现出来的杰作一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将 威尼斯 绘画从一种地方性的画派逐渐提升至西方美术史上的一股生力军的地位。乔尔乔内对于绘画本身就有着三方面的贡献。他在16世纪头十年里运用的三种技巧改写了西方的绘画史。第一,他发现了调和铅与核桃油或亚麻油的合适比例,同时能在恰当的温度下将烧热的油与蜡混合起来,以获得一种色泽更深、更为丰富也更为粘稠的颜料;第二,他在油画布的底子上加色;第三,油画不再用素描起稿——这曾经让瓦 萨里 惊讶不已。16世纪早期的 威尼斯 艺术家就直接在油画布上作画,甚至包括尺幅巨大的祭坛画。《暴风雨》乔尔乔内,1505年正是从乔尔乔内的这幅《暴风雨》开始,有了风景和女性裸体的结合,后来美术史上特别重要的画,基本的思路来自于乔尔乔内。画家着意描绘暴风雨来临前的瞬间情景,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一道闪电掠过天空,画中风景充满画面已成为主体艺术形象,而人物降到陪衬地位,预示风景画从此独立的趋势。后人用X光透视看到在士兵的位置上原来是一个在水池沐浴的裸女。关于这幅画的主题和两个人物的身份有众多版本的解释,大多认为是 希腊 神话故事的情节,但没人知道老乔的真实想法,而画中的许多疑问也终将永远没有答案:画中的男女人物为什么形同陌路?房顶上为什么有只鸟(打雷时鸟不可能站着不动)?桥中间为什么断了一根木头?男人的裤子为什么两条腿颜色不一样?
《老妇人》乔尔乔内,1502-1503年这幅画在美术馆1567-1569年的目录中曾被称为“乔尔乔内母亲的肖像”。对这幅画的解释有七种之多。画中的妇人尽显老态,干瘪的嘴唇微微张开,拿着字条——字条上的文字“时光流逝”——的手指向自己,似乎在告诉我们,随着时间推移,一切美好的年华都将不复存在。
提香·韦切利奥(1488~1576)是文艺复兴后期群星中光芒最耀眼的太阳,他把 威尼斯 画派带到了一个新高峰,深刻影响了后面的巴 洛克 时代。提香在人物肖像画上更加注重运用色彩,力图通过肖像表达人物内心世界。1505年,十几岁的提香在刚迈进贝利尼家族门下时,接受真蒂莱·贝利尼的指导。提香与大他一岁的师兄乔尔乔内关系比较好,受其影响也很大。乔尔乔内放荡不羁的开放思想和享乐主义都影响到提香,让这个年轻画家越来越不满老师的规矩和保守,渴望打破老师绘画中的对称感和等级观。1507年,在真蒂莱·贝利尼死后,提香跟着乔凡尼·贝利尼继续学画。他也到乔尔乔内的画室为师哥做助手,帮助其完成商人们的订单。据说后来提香画的比师哥还象师哥,或许后来乔尔乔内英年早逝,就是被提香郁闷死的。《托比亚斯和大天使拉斐尔》提香,1508年这是《旧约圣经》中,天使拉斐尔带领托比亚斯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为其父亲治疗眼病的药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文艺复兴时期非常盛行的题材,仅次于“天使加百利受胎告知”,韦罗奇奥、波提切利、伦勃朗都画过同样题材。在落日温暖的余光中,高大的天使长拉斐尔长着一双黑色的翅膀,穿着红袍子,拉着小小的托比亚斯踏上了为他失明的父亲寻找治疗方法的旅程,还有一只小狗同行。
《圣母子》提香,1560-1565年左边背景中燃烧着的灌木丛来自于旧约中的故事。《出 埃及 记》中描述了摩西看到一棵燃烧的灌木被永不熄灭的神圣火焰点燃,就像圣母抱着她的孩子保持她的纯洁一样。提香用快速、重叠的笔触来描绘圣母的面容和衣裙,体现了提香的成熟,以及用色彩渲染光辉的高超技法。
《利未家的宴会》委罗内塞,1573年学院美术馆的另一个镇馆之宝,就是这幅委罗内塞的巨画。委罗内塞根据圣经中税吏利未请耶稣吃饭的故事所画的。故事背景是在 罗马 帝国统治下的犹太地区,犹太人中有专门为 罗马 政府收税的税吏,其中有一位叫利未的,因为喜爱耶稣讲的道理,请耶稣到家里吃饭,也顺便请些其他的税吏作陪。其实这幅画就是《最后的晚餐》,因为委罗内塞将这一著名的宗教题材画成了土壕家的大Party,充满了豪华享乐的热闹气氛,而且还画了一堆侏儒小丑、醉汉、犬、猴等,而被宗教法庭认为有渎神圣,后在画家抗辩之下虽然未遭迫害,但不得不更名为《利未家的宴会》。因此这幅画也成为新美术和腐朽的宗教势力分庭抗礼的一个象征。委罗内塞擅于画巨幅大画,他画的最著名的、更大更多人物的作品是卢浮宫《蒙娜丽莎》对面那幅《迦南的婚礼》。
《拯救圣马可的遗体》丁托列托,1562-1566年一场意想不到的冰雹驱散了打算焚烧圣马可遗体的异教徒,让一群基督徒得以拯救他的遗体。这是一个奇迹,起源于把圣马可遗体抢救到 威尼斯 的传说。托马索·兰戈内,圣马可大教堂的主事,那个抬着圣马可遗体的老人。背景的风景使人想起圣马可广场的雅各布·桑索维诺的建筑。
《 圣杰罗姆 的冥想》雅各布·达·庞特·巴萨诺,1563年巴萨诺父子也是 威尼斯 画派的主要成员,老爸雅各布师从委罗内塞,深受提香、委罗内塞、洛托等名师的影响。这幅画是雅各布成熟期的经典作品,前景中的隐士形象占据了画面的主导地位, 杰罗姆 年迈、布满皱纹的身体,以及他背后那块沾满血迹的石头的粗犷写实的渲染,与狂野的自然环境完美和谐。自然的、黄昏的光线,照耀在 杰罗姆 的肉体上,抚摸着他的太阳穴,强调了他的专注,并用很多细小的物体来强化画面整体的色彩,使画面更有活力。
雅各布·巴萨诺作品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儿子们,尤其是更有才华的弗朗西斯科和莱安德罗,搬到 威尼斯 后他们复制了父亲的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主要以《圣经》为主题,并采用乡村场景的形式,在广阔的风景中描绘艰苦的农业劳动。事实证明,这些复制品使市场上流传着大量巴萨诺式的乡村绘画。莱安德罗·巴萨诺在他的父亲和兄弟弗朗西斯科去世后,拿到了许多宗教肖像画作的订单。《卢克雷蒂娅》莱安德罗·巴萨诺,1610年关于“卢克雷蒂娅和她的丈夫塔奎尼乌斯”的故事,也是众多艺术大师喜欢表现的主题。作为女性美德的典范,莱安德罗将卢克雷蒂娅的形象放到了最前面,她那性感的半身像占据了画面的四分之三,她的目光向上,绝望地试图恢复她的纯洁。乍一看,熟悉提香的人一定认为这是提香的作品,的确非常象提香的风格,但仔细看还是有细微的差异。(参见“棒槌泡博物馆,赏大师的杰作# 维也纳 #” https://www.mafengwo.cn/i/24480262.html )
当然, 威尼斯 学院美术馆无可争议的镇馆之宝是达· 芬奇 的《维特鲁威人》,可惜我们去时没看到,据说这幅画是和达· 芬奇 纪念馆共展的。
♪♪安康圣母教堂♪♪
学院美术馆旁边的学院桥,算是 威尼斯 大运河上三大桥之一了,也是唯一的一座木头桥,桥上的木头都很有年月的感觉,下了桥就是学院美术院的入口。
左边黄色的建筑是卡瓦利-弗朗切蒂宫,建于1565年。由于奥匈帝国在拿破仑战争后被授予 威尼斯 领土,哈布斯堡家族曾拥有这座宫殿,后来转卖给 维也纳 的 罗斯 柴尔德家族。自1999年以来,它一直是 威尼斯 科学艺术学院,并经常举办文化活动。远处大运河入 海口 处的圆顶建筑是 安康 圣母教堂。
从 威尼斯 学院美术院继续往前走到大运河入 海口 处,就会看到这片巴 洛克 建筑的白色教堂圆顶,看起来仿佛从大海升起,如同红瓦屋顶之间的乳白色海浪。
安康 圣母教堂是1687年建成的 威尼斯 巴 洛克 建筑的杰作,当初也是为了制服黑死病而建。顶着巨大圆顶的正堂为正八角形,周围有六座礼拜堂环绕着。可惜教堂外立面正在维修,不能体现教堂美丽的外观。也正因此,教堂免费——这次到 意大利 ,和四年前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堂全都收费了!
教堂主祭坛正面看上去就像一座装饰华丽的凯旋拱门,四根高大的圆柱支撑着檐口和三角楣。作为巴 洛克 风格的教堂建筑, 安康 圣母教堂的涡卷形扶壁上、三角楣上和壁龛里都竖立着许多装饰性的雕像。
教堂高大明亮的穹顶象征着圣母的王冠,穹顶下巨大的涡卷形扶壁既为厚实的底座与圆顶之间提供了有机的联系,也加固了支撑,涡卷形扶壁也使建筑物的轮廓浑然一体。
后来从 安康 圣母教堂对面、总督宫门前的岸边,看到隔岸的 安康 圣母教堂的圆顶。
♪♪马宁广场Campo Manin♪♪
第一天先预热一下,圣马可教堂总督宫什么的重头戏先放一放,所以从 安康 圣母教堂出来,故意绕着圣马可教堂往反方向走。在 威尼斯 信马由缰的乱走是非常享受的,看水、看桥、看店、看房子。 欧洲 的广场,无论大小,标配就是必须站个人。马宁广场,和大学的操场差不多大,中间站着的是丹尼尔·马宁Daniele Manin(1804~1857), 意大利 爱国主义者、复兴运动领袖,1847年因反对 奥地利 帝国对 威尼斯 的统治被捕入狱。次年爆发革命时获释,并就任新恢复的 威尼斯 共和 国总统,率领 威尼斯 人民抗击 奥地利 军队,1849年 威尼斯 被迫投降时被流放 巴黎 。
雕像底座这个有大翅膀的 狮子 是圣马可飞狮,是 威尼斯 城以及昔日 威尼斯 共和 国的象征。公元828年,两位 威尼斯 的富商把圣马可的干尸从 亚历山大 港运回 威尼斯 ,存放在圣马可大教堂的大祭坛下。从此,圣马可成了 威尼斯 的保护神。他的标志就是一只带翼的 狮子 。圣马可广场前的大柱子顶上也有一个飞狮,但太高了看不清,这个飞狮蹲在下面可以仔细看,觉得它还怪萌的。
威尼斯 有许多“广场(Campo)”,所谓广场其实就是四面被建筑围起来的一小片空地,广场中间一定有一口水井。这些水井是过去 威尼斯 人饮水的来源。因为 威尼斯 本岛是在海上的沙洲,地下水不是可饮用的 淡水 ,而且过度开采地下水也会造成地面的下沉,所以,过去饮用水都是要靠收集雨水。水井的构造挺巧妙的:首先在广场**,挖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的深坑,做为水池。接着,用黏土将水池的内部固定成一个锅底似的形状,黏土层主要是为了隔开地底下渗进的海水盐分与储存的雨水。完成黏土层后,再向池中灌入大量的沙子。然后将一个上方四角开洞,下方无底的箱子埋入沙中。地面上的雨水从洞口流入箱子,经过沙层过滤后,沿着锅底般形状的黏土层,汇集到水箱的**。池**装有耐海水腐蚀的 伊斯特拉 产石盘,过滤后的雨水储蓄在石盘上,逐渐注满水井,人们就可以从水井中汲取 淡水 了。据说最多时 威尼斯 岛上有七千多个这样的水井,当然,现代社会都有了自来水,这种水井就全荒废了,现存的也还有六百多个。很多水井外面的 石台 上都有精致的雕刻,于是就变成了文物被保留下来了。
贡多拉,装饰得很好,各有特色,可是生意也不太好,大部分都停在岸边——因为太贵啦!一次100欧+,让欧美土豪们去坐吧,我等穷游的就看景了。
在 威尼斯 随意闲逛,总在不经意的转角处给你惊喜。走着走着就被河水挡住了去路,却一拐弯就看到一座小桥,峰回路转。
威尼斯 普通人家的房子全都泡在 水里 几百年了,怎么都不塌呢?
房子后门外就是码头,自家的小(游)船(艇)停在码头上。
♪♪里亚托桥♪♪
兜兜转转,从一条小巷出来,眼前豁然开朗,又来到大运河边,著名的里亚托桥就在眼前。
在 威尼斯 四百多座桥中,里亚托桥无疑是最红的,这座 大理 石的单孔拱廊桥,建于1592年前后。桥长48米,宽22米。它是第一座跨越大运河的桥梁。
看过夏天旺季时桥上的景象,就知道在桥上还能按照自己的速度正常走动说明人实在是太少了。
大运河两边的建筑都非常有名,全是有历史典故的,现在大多改造成了酒店。
运河上永远船来船往,大的公交船,小的贡多拉,还有运货的船和快艇,来往穿梭,热热闹闹的。
里亚托桥下两边都是咖啡馆,一杯咖啡都要15+欧左右,早餐一个煎蛋8欧+,人家不是卖咖啡的,是卖风景的,坐在铺着漂亮桌布的桌子边看水看景实在是太享受了,所以咖啡煎蛋的价格里至少70%是风景费。
淡季咖啡座也基本都是空的,尽管小哥卖力气的招呼客人,一家最多能有一两桌客人就不错了,大部分人就这样蹲在水边晒太阳,主打一个免费。
桥上中间都是店铺,两边是行人通行的步道,可以看到两边桥下的风景。右边岸上红棚子就是刚才桥下那一大片咖啡馆。
从桥的另外一侧看,两边房子都在 水里 ,没有步道。左边那幢白色建筑是卡梅伦吉宫,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这座宫殿建于十五世纪,上面两层是金融法官和贸易公司的办公楼,底层用作拖欠债务的人的监狱。监狱特意建在拥挤的里亚托桥附近是为了对路人起到警戒作用。现在是审计局办公楼。
这大楼泡在 水里 五百年了!它怎么就不塌呢!
♪♪圣方济会荣耀圣母教堂♪♪
随意乱走,也能“偶遇”圣方济会荣耀圣母教堂,算是回到了正题,这可是 威尼斯 的必看景点。门票2欧。特意找这个教堂的话还是按导航走吧,不然很不容易找到。
圣方济会荣耀圣母教堂建于1236-1338年,是埋葬历代 威尼斯 总督及地方名流士绅的地方,因此有“ 威尼斯 的万神殿”之称。最著名的是提香的名画《圣母升天图》和许多非常棒的雕塑。进入教堂,宽大的教堂中间正对着主祭坛,后面就是提香那幅《圣母升天图》。
《圣母升天图》提香,1516-1518年在老师乔万尼·贝利尼去世后,提香用这幅具有革新精神的画作《圣母升天图》,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 威尼斯 第一画师”。这幅由杰玛诺神父委托制作的作品,高22米,宽11米,是为弗朗西斯科教堂高祭坛定制的背景画。一开始,弗朗西斯科教堂希望提香参考乔万尼为 圣彼得 教堂所作的《圣母升天》进行绘制。然而提香却无视雇主要求,不仅没有参考乔万尼的版本将风景作为背景,更甚至直接以戏剧化的方式,对人物与构图进行布置。提香利用画面纵深渲染出人间、空中、天堂3部分。圣母在小天使的簇拥下,接受来自上帝的拥抱。地上的人虔诚欢呼、仿佛要追溯而去。画面极具感染力。画作中以圣母为中心,形成了两个倒三角叠对的构图,强调了画面视觉的中心:飞升的圣母,然后借由前景的圣徒神情,暗示圣母生动的存在;而观者的观看途径,会非常自然地从圣母的身上转移到下方的圣徒,然后是 大理 石弧形框架下仁慈的上帝。以这样的观看路径来阐述一个当时所有人都耳熟能祥的故事,并且彻底推翻以往的宗教绘画套路,这一点对于提香来说并不容易。也是在《圣母升天图》之后,提香真正名声大噪,他的绘画委托件自此源源不断。然而此时的提香,不过31岁。这幅祭坛画实际上借鉴了拉斐尔的两幅名作,三段式的结构类似《圣理之争》,踩于云端的圣母则类似《西斯廷圣母》。但提香也表达了自己的风格,保有拉斐尔的精致和稳健的结构之外,气势上更显宏伟,整个场面振奋人心,充满激情,这倒是有点米开朗基罗的影子。浓墨重彩的色调是最具提香特色的,金色、红色、黑色是画面的三大色调,它们如此和谐地融合在这幅巨型作品中。
这幅作品被瓦 萨里 评价为“近代第一杰作”。王尔德曾经赞美它是“ 威尼斯 最好的作品”。它是一幅承上启下的作品,上借鉴了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在 佛罗伦萨 画派巅峰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下则对鲁本斯、凡·戴克这些尼德兰画派的代表人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弗拉里荣耀圣母堂的圣方济各修士们,在首次目睹这幅画作时,其表情类似于画作最下方那些同样目瞪口呆的圣徒们,他们激动万分,却又不知所措。这样的圣坛画,已经大大超越了他们当时的想像空间,也大大突破了同一时期那些司空见惯的平庸之作,这让他们踌躇了一阵子,是不是该接受这件订单,然后将它挂在教堂正面的祭坛上?显然,最终他们接受了这幅画作。这幅巨幅画作,被置于正祭台之上。1818年,这幅画曾一度被移到学院美术馆,直到1919年又回到原地。
《 比萨 罗家族的圣母》提香,1519-1526年同样是为圣玛丽亚格洛烈佐教堂做的画,如果说青年时期的提香因为《圣母升天》一举成名,那么这幅《 比萨 罗家族的圣母》则让提香名声远播,也为他后来的绘画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幅画的委托人是 塞浦路斯 的 帕福斯 主教雅各布· 比萨 罗,他是教皇的指挥官,参加了1502年 威尼斯 海上大战,并战胜了 土耳其 船队。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并向上帝表示感恩, 比萨 罗主教邀请提香创作此画,并将它献给了教会。画面布局巧妙,突破了传统的构图技巧,将主要人物以对角线的方式从左下方到右上方依次排列。画面左下角跪于地上、双手合掌的正是 比萨 罗,他带着一士兵一俘虏前来觐见圣母,士兵手持的旗子上绣着教皇 亚历山大 六世的 博尔 吉亚家族族徽,这面旗帜平衡了画面向右倾斜的趋势,与圣母的位置形成了呼应。画面**的老人是 圣彼得 ——穿蓝黄袍脚边有大钥匙。画面右侧是抱着基督的圣母玛丽亚。圣母下方围聚着 比萨 罗家族的成员,由身穿棕色袍子的圣方济各引荐给圣母。那个眼神望向观众的白衣少年尤其惹人注意,纯洁明净的眼神,淡然的表情,似乎游离于场景之外,可能是画家自己吧。画面背景是高大的 大理 石柱 廊,配以晴朗的天空,蓝天白云,红衣蓝袍,还有黄色的缎带和橙红的旗帜,看似简单的颜色设置,融合在一起,就将画面的氛围烘托得尤为隆重和喜庆。这幅作品之后,提香的影响力已经冲破 威尼斯 ,遍及整个 意大利 。
提香墓——这座教堂也是提香的最终归宿,当1576年提香因黑死病去世之后,人们将他安葬在这座教堂中。
木雕《施洗者 圣约翰 》多那太罗,1438年这是多那太罗老年时期的作品《施洗者 圣约翰 》。 圣约翰 周游各地,宣传基督降世的福音。他已经老了,年轻时的食不果腹导致 圣约翰 瘦的不像一个人,腿上的肌肉消失,手腕似一副紧张的绳索,手指只有一段快要变成化石的骨节,他的头,在这样一个躯干上显得太大。然而他张着嘴,还在布道——多那太罗的雕像人物都是张着嘴的。
圣方济会荣耀圣母教堂里还有很多精美的雕塑,不过没找到出处。
出来时天色已经开始暗了,看圣方济会荣耀圣母教堂红砖墙的外观非常不起眼,其实 意大利 就是这样,角落里不显眼的破旧的教堂,很可能里面就有特别有名的绘画或雕塑,如果不提前做好功课,错过了就太遗憾了。
宪法桥东南的戴蒂尼会圣尼各老堂,是献给13世纪的一位 意大利 圣人,托伦蒂诺的 圣尼古拉 ,故教堂通常简称为托伦蒂尼(Tolentini)。1527年,皇帝查理五世的军队发生哗变,洗劫了 罗马 (史称 罗马 之劫),在 罗马 的戴蒂尼会修士来到了 威尼斯 。1590年,在 威尼斯 的戴蒂尼会修士建造了这座教堂,1714年完成。教堂的外立面很独特,是 威尼斯 唯一的 科林斯 柱式门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