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故宫零废弃”成为可复制的样本

  国庆节假期,故宫博物院中一处特别的展示空间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这里展出的40余款环保文创产品均由回收材料制成。这一名为“‘俭行十二时辰’——可持续文创设计”的展示空间,正是近几年故宫博物院“零废弃”探索的生动体现。(见10月5日《长江日报》)

  自2020年1月以来,“故宫零废弃”项目便以科学、精细的态度,致力于将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的废弃物减少至趋近于零。这不仅是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响应,更是对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之道的深入探索。通过对垃圾桶的重新布局与减量、分类收集运输,以及资源回收中心的建立,故宫博物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废弃物管理制度和流程。这种制度化的管理,使得废弃物在源头得到有效控制,在过程中实现最大化利用,最终达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实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紧密相连。从紫禁城的建筑理念,到“敬天惜物”的哲思,无不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资源的珍视。这种传统智慧与现代“零废弃”理念的结合,不仅赋予了故宫新的时代内涵,也为其他文化遗产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更值得关注的是,故宫博物院将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实践延伸到了更广泛的领域,通过线上线下主题活动、设计“零废弃”主题参观路线、推出环保文创产品等多种方式,将“零废弃”理念传递给公众。这种“以点带面”的做法,不仅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为构建全民共同参与环保的共治格局贡献了样本。如用塑料瓶制成的丝巾、以故宫落叶为原料制作的手环等,将环保与文化创意结合,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传播故宫文化、倡导绿色生活的重要载体。

  “故宫零废弃”的成功实践,不仅证明了“变废为宝”的可行性,也展示了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的巨大潜力。这一探索若能复制推广,让其经验和做法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对于其他文化遗产地而言,无疑也增加了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机会和可能。

  未来,“零废弃”的持续深化和拓展仍将是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推出和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得益彰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期待更多文化遗产地能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共同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