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助文旅产业点亮“诗与远方”
游园会上听一曲传统京剧、“不夜城”里领略大唐盛世繁华、革命圣地打卡红色地标……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深度文化体验”正成为旅游关键词,当金秋遇上小长假,文旅也再次融合频出新彩。
文化元素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元素释放文化产业经济价值。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节假日7天,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7.9%。文旅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导扩大消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产业发展与市场繁荣离不开法治护航。从服务群众假期出行到打击文创产品侵权盗版行为,从完善民宿管理到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以实际行动助力文旅产业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进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优质法律服务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序安全环境。旅游纠纷具有民生性强、点多面广、异地发生率高、责任主体多元等特点,更需依法及时有效处理。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结合当前旅游市场常见多发纠纷的具体情况,发布5件旅游纠纷典型案例,旨在引导景区依法规范管理、游客依法维权,维护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此外,为解决旅游投诉调解工作面临投诉量持续增长、游客诉求多元化等问题,司法部、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试点搭建专门的旅游投诉纠纷仲裁平台,提高涉旅游纠纷化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高效法治供给赋能文旅产业“解锁”更多形式、更新表达。2022年,公安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出便捷办证、惠民利企制度措施,推动民宿产业在展现“诗与远方”的同时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除了新的产业形式外,谋求文化的具象化、创意化表达也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的文创产品就是代表之一。辽宁、江苏、福建等地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在办理案件的同时传播著作权利保护观念,提高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每一件“国潮”精品讲好传统文化故事。
法治观念助力文旅资源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立足文物和文化遗产多样性、地域性等特点,最高检指导地方检察机关结合本地特色以小专项形式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积极推动完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法治体系。
文旅产业一头连着群众的审美情趣,一头连着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兼具公益属性与产业属性,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良好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治保障,唯有努力让良性有序竞争成为市场底色、让和谐健康发展成为产业理念,才能不断满足文旅产业中的多样性与个性化需求,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