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不仅风情万种,也有热血风骨。

江南 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 江南 ?每到春暖花开、百花齐放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白居易的这首《忆 江南 》;提起 江南 ,就会想起那如诗如画的水乡风光。小桥、流水、乌篷船,白墙、黛瓦、油纸伞,花红柳绿、吴侬软语...…温婉的 江南 ,如一幅烙印在人们心里的生动画卷。一条条河流,是水乡的灵魂,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沿河姹紫嫣红、花明柳暗;一座座小桥,是古镇的脉络,造型各异、古朴典雅,连接两岸的古老家园;小桥、流水交相辉映,宛如一幅古典绘卷,讲述历史、诉说情感。每年随着春的到来,它们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又会完败给那无尽的诗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风又绿 江南 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桃花十里影,摇荡一江春......一首首诗、一句句词,无数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大美诗篇,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 江南 !

有骨的江南

江南 的水乡古镇无数,除了代表 中国 江南 最典型水乡风貌、闻名遐迩的六大古镇外, 木渎 、 千灯 、 前童 、 安昌 、 锦溪 、盐官、 崇仁 、鸣鹤等数不胜数的 江南 古镇也会令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在 江南 ,还有一座古老的城,她不会是你下 江南 的首选之地,但只要去过,你就会觉得不枉此行。因为, 乌镇 、 同里 、西有的小桥流水、吴侬软语,这城也有;但这里有的热血风骨,它们未必有,这座城的名字就叫—— 绍兴 。

绍兴 古城,历经千年不减风华,在岁月的打磨之下,愈加璀璨。只有来到了 绍兴 ,你才能明白,原来在 江南 还有这样一座城。你不仅可以感受她的风情万种,还可以感慨她的傲气、热血和风骨。 绍兴 古城,就是活着的历史,她就像一本读不尽的书,等待你的“阅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可以没去过 绍兴 ,甚至不知道 绍兴 ,但只要你上过学,就一定知道鲁迅!选自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出现在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并已经深深的印刻在脑海里。 绍兴 ,不仅是文学巨匠鲁迅的家乡,还是辛亥先驱秋瑾、革命家蔡元培、开国**周恩来等名人的故里。在 江南 ,秀丽、妩媚、诗情画意随处可见,而有骨的 江南 当看 绍兴 !从会稽郡到 绍兴 府,从吴越争霸到中华觉醒,春秋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沉鱼”西施以身救国;东晋“书圣”,给世人留下洋洋洒洒的“天下第一行书”;南宋诗人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心系天下;近代“巾帼”秋瑾,“貂裘换酒也堪豪”的潇洒不让须眉;更少不了“新文化先驱”鲁迅以笔为刃、忧国忧民的情怀;新 中国 ,周恩来**一生为民所爱、为 中国 鞠躬尽瘁;…… ......每个名字都耳熟能详。 绍兴 ,涌现出无数的风流之辈,他们的热血和风骨,在岁月长河中绵延承续、经久不衰。

难忘的故乡 精神的原乡——鲁迅故里

鲁迅先生毕生致力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等,蜚声世界文坛。他在多个领域均有突出贡献,尤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 中国 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于鲁迅先生的评价,毫不吝啬的使用了“三个伟大和六个最”等极致字词,这是极少有人能达到的高度。同时,毛主席一针见血的总结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所以,当你踏上 绍兴 古城这片古老的土地,“鲁迅”这两个字就是不可错过的! 绍兴 ,是鲁迅先生祖辈世居之地,他在这里出生、成长; 绍兴 ,地域文化自小渗入鲁迅先生的血液,他的小说超过半数都与 绍兴 密切相关,是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依托; 绍兴 ,鲁迅先生念念不忘的故乡,更是他的精神原乡;...... ......“鲁迅”,就是 绍兴 的代名词。而鲁迅故里(5A),不仅是解读鲁迅作品和了解他笔下风物的重要场所,还保留了鲁迅先生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痕迹,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祖居、土谷祠、长庆寺等,还有鲁迅笔下的鲁镇、风情园和 绍兴 鲁迅纪念馆等。

鲁迅故居

绍兴 ,是鲁迅先生祖辈世居之地,他在这里出生、成长;

百草园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地方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晚清 绍兴 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

三味书屋

在鲁迅书桌的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桌子上立着的“早”是复制品),刀法简朴挺直,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据说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 方正 正的“早”字,来督促、提醒自己不要迟到。从此,他就再也没有迟到过。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鲁迅是“ 中国 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们因为《新青年》而结缘。而鲁迅的文学作品几乎独揽《新青年》的小说栏。

鲁迅纪念馆

致敬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中国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

鲁迅纪念馆

伟大领袖毛主席对于鲁迅先生的评价,毫不吝啬的使用了“三个伟大和六个最”等极致字词,这是极少有人能达到的高度。同时,毛主席一针见血的总结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诉说一段“有缘无份”的爱情故事——沈园

沈园(5A),是 绍兴 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但是,人们口口相传至今的,并不是沈园展示的 江南 园林的秀美,而是一个令人遗憾终生的爱情故事。

沈园

这里是陆游、唐琬爱情故事的发生地,也是《钗头凤》(红酥手、世情薄)两首词的诞生地。陆游,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唐琬,南宋时期的多情才女;二人是表兄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不是很懂事的小人儿经常一起花前月下、谈诗论画。两家父母看他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用传家宝“凤钗”作为信物,定下了“娃娃亲”。两人成年结婚后更是相濡以沫,十分恩爱,只要空闲的时候他们就会去沈园闲谈散步,幸福的让旁人羡慕不已。不料,唐琬的才华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婆婆的不满,陆游的老妈一心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够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就以唐琬一直没有生孩子为理由,威逼陆游写下了休书。后来二人各自有了新的家庭,但陆游和唐琬却始终没有忘记对方。十年后,陆游参加科举又一次失败,心 中非 常郁闷,一个人走到沈家花园借酒浇愁,却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和她的丈夫,想到了自己以前和唐婉多次来这里游玩,心中悔恨不已,痛恨自己当时轻易地放走了唐琬,也恨自己的懦弱,于是就在墙上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唐琬看到并将这首《钗头凤》熟记于心,回到家中也是愁怨难解,也跟着和了一首《钗头凤》词,尽情地诉说自己对陆游的无限思念,并哭诉自己对陆游已经忧思成疾的近况。在这次相见的精神刺激下,她的身心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求而不得,不久就在家中抑郁而死。一个名垂千古,一个流芳百世。对于他们来说,爱情已经得到了升华,一首《钗头凤》也因这凄美而悲惨的爱情成为千古绝唱。

沈园

《钗头凤》(右) 陆游红酥手,黄酥酒, 满城 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左) 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历史文脉的灵魂凝聚——书圣故里

绍兴 是一座文化历史底蕴十分深厚的古城,历史街区有许多,书圣故里是很特别的那一个。这里汇集了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 绍兴 名士“书圣”王羲之和“学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因“书圣”王羲之于1700多年前曾居住于此而得名。书圣故里不仅是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也是古城书香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它最显著的特点是随处都弥散着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这里不仅有许多的历史典故,当你穿行在大街小巷中,不时的还会发现题有洒脱、奔放字帖的墙壁。蜚声海内外的《兰亭序》就是王羲之居住在 绍兴 时的作品,全篇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所以,来到 绍兴 ,书圣故里是一定要去的地方!

绍兴书圣故里景区

进入景区就是一条特色商业街,网红书店“老爷爷书店”也在其中。

戒珠寺

穿过一条商业街,就会看到一座寺庙——戒珠寺。相传,王羲之喜爱把玩宝珠和养鹅,有一次他的僧人朋友前来拜访王羲之,他就把僧人请到书房,送客过后,王羲之发现桌上的宝珠不见了,便怀疑僧人偷走了,后来他家有一只鹅死了,剖开鹅的肚子发现了那颗宝珠,于是王羲之非常自惭并由此戒掉了宝珠,并把家宅捐出建立了戒珠寺。戒珠寺有三个山门,在旁边的一个山门上写有书圣故里,表明这座寺庙曾经是王羲之居住过的宅邸。

戒珠寺

戒珠寺的门前有一个水池叫墨池,相传是王羲之小时候练习书法洗墨水的地方。

绍兴书圣故里景区

王羲之在 绍兴 写下的《兰亭序》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绍兴书圣故里景区

王羲之的《得示帖》、《二谢帖》与《丧乱帖》称为“丧乱三帖”,墙上的是摹本,真迹原本在唐朝时便流入岛国,收藏于 日本 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一直是天皇的“镇宫之宝”。

题扇桥

在书圣故里的蕺山街上,有一座单拱石桥,因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为卖扇老妪题扇而得名。桥头的墙壁上,绘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供人观摩。《快雪时晴帖》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被乾隆皇帝合称为“三希贴”,是代表 中国 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书法字帖。《伯远帖》、《中秋帖》现存 北京 故宫博物院,遗憾的是,位列“三希贴”之首的《快雪时晴帖》真迹现收藏于 台北 故宫博物院,无法聚齐。

书圣故里-蕺坊桥

远处那座单拱石桥就是题扇桥《晋书王羲之传》记有:“尝在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云: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笔抛人躲。”也因此有了笔飞弄、躲婆弄两个地名并一直沿用至今,该桥也从此改名为“题扇桥”。

题扇桥

站在题扇桥上可以远眺蕺山和文笔塔蔡元培故居═══════════════════════════════════════════════════════════════大部分知道蔡元培的人,都是因为蔡元培曾经当过 北京 大学的校长,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但是,大多的人不知道蔡元培的另一层身份——革命家,而且还是个有“争议”的革命家。甚至可以说,蔡元培做北大校长,真正目的不是教书育人,而是在北大闹革命。然而,学识深厚的蔡元培先生认为:没有理论,便只能行动,所以他提出了“独特”的革命方式:“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一位文人如此的语出惊人,着实的让我记忆犹深、印象深刻。

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先生担任北大校长期间,以自己独特的治学之道,开创了“学术至上,兼容并包”的自由新学风,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学界泰斗,人士楷模”。二道门门楣上方悬挂着翰林匾一块,是因为蔡元培出身科举,为清末翰林。

周恩来祖居

据当地人讲,周氏一族在近代的 绍兴 地区曾是名门望族,前面说的鲁迅先生本名周树人,而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在生前也多次强调说“我是 绍兴 人”,称 绍兴 为自己的故乡。上图这个富有传统特色的黑色竹丝台门的院落就是周恩来祖居。

走进鲁迅作品的字里行间——鲁镇

绍兴 的历史上,其实并无鲁镇,它来源于鲁迅的著名小说《孔乙己》,通过鲁迅的笔墨,存在于千百万读者心中。走进鲁镇,似是走进历史,走进了鲁迅作品的字里行间。白墙墨瓦、绿植苔藓、长廊祠堂、戏台天井、小桥流水、石板小径、小说里的人物……这里几乎复活了鲁迅笔下所有的真实场景,只是感觉这个“古镇”新了一点。不过,这崭新的古镇,却让人们看到了浓缩了的 绍兴 。鲁镇街道上还有一组组引人注目的雕塑, 比如 ,阿Q革命、阿Q挨打、阿Q调戏小尼姑、抢亲等,让人看到了鲁迅笔下那些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柯岩鲁镇
柯岩鲁镇
柯岩鲁镇
柯岩鲁镇
柯岩鲁镇
柯岩鲁镇

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 江南 有多少水乡古镇,有多少往来舟楫,只有 绍兴 人的乌篷船拥有了自己的姓名。柯岩风景区═══════════════════════════════════════════════════════════════鲁镇、柯岩、鉴湖和香林四个景区组成了 绍兴 柯岩风景区(4A)。柯岩风景区内最主要的看点是一尊隋朝用整座山石开凿出来的天工大佛(国保),据说这尊大佛的奇妙之处是两耳之间人可通行,只是无法验证。

柯岩风景区
柯岩风景区
柯岩风景区
柯岩风景区

鉴湖上始建于明朝的古纤道,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柯岩风景区

行走在鉴湖边的林荫道

柯岩风景区

江南 宛如少女,少女钟爱 江南 。

“中国最早的立交桥”——八字桥

绍兴 是典型的水乡,水多了桥自然就多,古桥多达数百余座,它们经风沐雨,连接着两岸人家,也连接着悠悠岁月。要说 绍兴 古城最有名望的桥,那就非“八字桥”莫属了。位于 绍兴 城东的八字桥(国保)始建于南宋,因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而得名。已经有800多年历史的“八字桥”四通八达,有着“ 中国 最古老立交桥”的美名。它和附近的老街区及古纤道一起作为浙东运河保护地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八字桥

有朋友在现场放无人机,其实俯视的机位是无法看出“八”字的,只有在视野开阔的地平线才可见明显的“八”字形状。而且,“八字桥”还不止一个“八”字呢。

八字桥

如上图,左引桥可为“撇”,右引桥即为“捺”,这就是其中一个“八”字。而最标准的“八”字应该由属于小河同一侧(图右侧)的两个引桥组成,只可惜没有合适的机位拍照说明。

八字桥
八字桥
八字桥
八字桥
八字桥
八字桥
八字桥
八字桥

字典里也查不到的名字——犭央 犭茶

犭央 犭茶,这两个字看起来是不是很别扭?!估计除了高校学习中文、古汉语的,第一次见到大多是不会认识的。严格的说它们并不是字,而是四个偏旁部首的组合!因为,在字典里也无法找寻到他们的身影,就更谈不上输入法了。所以,我只能用同音字代替了。这两个字的发音为犭央(昂)犭茶(桑),是 浙江 绍兴 最大 淡水 湖泊的名字。犭央犭茶湖(国保),因为湖中出产当地特有的一种近似于“黄辣丁”的鱼类叫昂桑鱼,所以当地人就把湖以鱼名。昂桑湖既有水乡女子般的灵动婉约,又有大江大河般的气势磅礴,但它最独特的是始建于明代的、横贯在湖**的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称为“避塘”。它是沟通南北两岸交通和船只躲避风浪的 通道 ,整条避塘错落有致,上设五座石桥、一座石亭,设计科学,雄健粗犷,是保存至今不可多得的石砌构筑物。

昂桑湖
昂桑湖
昂桑湖
昂桑湖
昂桑湖
昂桑湖
昂桑湖
昂桑湖

“绍兴师爷”的故乡——安昌古镇

在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明镜高悬”的大堂上,威风八面的大人旁,总会有常伴左右的师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包青天》中的公孙策。俗话讲:“天下师爷出 绍兴 ”,鲁迅先生家族中就有十多人当过师爷,甚至有学者说:“鲁迅的风格……有着‘ 绍兴 师爷’的冷峻、精密、尖刻的气氛。”。此外,秋瑾女士的父亲和周恩来的祖父、外祖父也都当过师爷……但少有人知“ 绍兴 师爷出 安昌 ”,据说,从 安昌 古镇走出去的师爷就超过万人,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叫娄心田。 绍兴 有“四大古镇”, 安昌 古镇(4A)是其一。古镇依河而建,一侧为民居,另侧是商市,两岸之间以古桥相连,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 江南 水乡特色。沿河的三里街市至今依然保留着质朴的生活气息,屋顶高高挂起了灯笼,街边挂着各种腊肠酱肉,坊巷间无处不散发着酱货的味道……古镇虽然有些凌乱破落,但保存着最初的那份质朴,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可以说是老 绍兴 在这里得到了真实还原,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

入乡随俗,融入到 安昌 的烟火人间。

安昌古镇

古镇里依然保存着相对原始、古朴的生活方式。

安昌古镇

安昌 古镇的酱货因为好吃而很出名,秘诀就是古镇上老字号“仁昌酱园”出产的秘制酱油,再加上 安昌 人的手艺,才能腌制出地地道道的 安昌 味道。《舌尖上的 中国 》就曾对 安昌 的腊肠和酱油做了大篇幅的介绍,播出之后更是让 安昌 火遍了全国。

安昌古镇

安昌 古镇里有全国唯一的“师爷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其实就是娄心田的故居。之所以选择娄心田的家做为师爷博物馆:一是因为娄家世代出师爷;二是娄心田其人其笔是 绍兴 师爷的杰出代表;三是他的旧宅完好保留了师爷之家的特色;最后是娄心田当过马占山的师爷。人物小知识:马占山,抗日英雄,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 中国 抗日第一枪!

别了,绍兴!

绍兴 ,无处不山水! 江南 多名山, 绍兴 会稽山无疑是其中历史最悠久的; 江南 的柔情一半在水, 绍兴 的水系星罗棋布,就像一座漂浮于水上的城市;依山傍水的 绍兴 ,刚柔并济。“书圣”王羲之描述 绍兴 :“ 山阴 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也让 绍兴 成为 江南 的第一胜境。 绍兴 ,无处不热血!除了诗意山水, 绍兴 更有风骨!古有越王刻苦自励、发奋图强,陆放翁笔耕不辍、心系天下;近有鉴湖女侠坚强不屈、不让须眉,鲁迅先生以笔为刃、忧国忧民;更有“人民的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诗情画意, 江南 尽有;叹热血风骨,当看 绍兴 ! 绍兴 ,无处不烟火! 江南 ,从来不独属于文人雅客,它也有“接地气”的一面, 绍兴 也不例外。美食,是一座城市最具烟火气的代表。当你走进 绍兴 的大街小巷,走入当地人的生活瞬间,你会发现无处不在的烟火味道。清汤越鸡、梅干菜焖肉、黄雕醉黄鱼、糟熘虾仁、 绍兴 醉鸡、绍三鲜、 绍兴 臭豆腐、茴香豆、次坞打面…让人垂涎三尺。信步 绍兴 古城中,十里飘(酒)香,为什么呢?因为“天下黄酒源 绍兴 ”!酒足饭饱,再听上一出越剧,夫复何求? 绍兴 ,我来了!伴一路山水,感受文人墨客的千古风流,乘一叶乌篷,在水流飘荡中穿越 江南 千年,赏一折越剧,在悠扬乐曲和绵长唱腔中邂逅才子佳人,品一坛花雕,岁月留香、醉人心扉…… 绍兴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积淀着古往今来的侠骨,融合着 江南 山水的柔肠。 绍兴 ,我走了!你让我再次领略了 江南 的诗情画意,也让我由衷感慨到 绍兴 的不挠不屈,路途的风景再美,城市的风骨再硬,也要舍得再见!别了, 绍兴 !

绍兴 ,无处不山水!

乘一叶乌篷,在水流飘荡中穿越 江南 千年,

赏一折越剧,在悠扬乐曲和绵长唱腔中邂逅才子佳人。小知识:越剧,发源于 绍兴 嵊州 。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成为 中国 的第二大剧种(国粹京剧为首),有“第二国剧”之称。越剧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尤其在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后,声音愈发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 江南 灵秀之气。

不到南浔,怎知江南?

江南 最著名的有六大古镇—— 周庄 、 乌镇 、 同里 、 甪直 、 西塘 和 南浔 ,有幸去了其中四个,虽说都是典型的 江南 水乡风貌,但每一个却给我留下了不同印象。 乌镇 ,是“酸甜上头”的,那是因为贪杯杨梅酒,好兄弟把酒言欢; 西塘 ,是“热闹喧嚣”的,那是因为阿汤哥随着《碟中谍》“打进”烟雨长廊; 同里 ,是“亲爱的、热爱的”,那是因为曾与她漫步小桥流水,牵手追剧; 甪直 ,是“好奇尚异”的,却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无知而不期而遇!那 南浔 ,又会带来什么感觉呢?

相传南宋时有一条浔溪,而在溪的南边有一个村庄,由于商贸丝绸业的兴起和发展,村庄不断扩大,盖的房屋越来越多,宛若一片森林,后来这里就简称 南浔 。如今的 南浔 (5A)是 江南 六大古镇之一,更是 中国 首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 江南 古镇。很多朋友一直在争论,到底怎样的 江南 才是最美的?仁者、智者各有评判。此次 南浔 行之后,我有了答案, 江南 的美就在于——变!虽然只在 南浔 住了两晚,还是在 江南 本地人都不喜欢的雨季,但我很幸运,在 南浔 短短两三天的时间里,阴天、雨天、晴天纷沓而来,让我领略到了 江南 不同的风情。4月15日 下午 晴—————————————————————————————————————————————抵达 南浔 古镇时,正好赶上了四月 江南 难得的晴天,阳光还不是那么的刺眼,但依旧明媚、清朗,感受着春风和煦,面对着繁花似锦,我无意浓墨重彩地描摹美景,只是走过而已,并未激动。此时,晴好的 江南 水乡就是一部记叙体的白话小说,简单直接,形容起来只需两个字——漂亮。只是 江南 饱满的水汽,让身上略感湿粘。

广惠桥
南浔古镇
广惠桥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广惠桥
南浔古镇

4月16日 阴—————————————————————————————————————————————阴天下的 江南 ,形容起来繁复了许多——清新、舒爽、朦胧、温婉、慵懒、梦幻、静谧、祥和……似乎会有很多的词语浮现在眼前。即使乌云遮蔽了天空,即使没有了晴天的通透,却有着那份独特的忧郁和沉默。如果说,晴天的 江南 是部白话小说,那阴天的 江南 ,就是一首诗!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百间楼

4月17日 晨 小到中雨—————————————————————————————————————————————都说雨中的 江南 最有味道,即将离开 南浔 的前夜,终于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声。清晨,迫不及待的走出去,去感受一场 江南 的雨,去领略 江南 水乡的神韵,满足我的遐想和期冀。 江南 的春雨,会给人带来一丝凉意,却也勾勒出浪漫的画面,满足你对 江南 所有的幻想……站在廊棚下,听滴滴答答的雨点打在古老青石板上的韵律,看珠珠串串的雨丝顺着屋檐洒落在河里的涟漪;擎一把伞,悠哉的在细雨中漫步……此时的 江南 ,既不是白话小说,也不是朦胧的诗,而是一首柔美的乐章,让人欣赏,令人陶醉。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自古至今,文人墨客给 江南 留下了无数诗词佳句,也留下了他们的答案:最美 江南 阴雨天!我,表示同意!!!4月16日 夜晚—————————————————————————————————————————————晴天、阴天、下雨天, 南浔 古镇会给人们展示不同的韵味,入夜后, 南浔 只有一种妆容——璀璨。宁静的夜晚,是思绪的摇篮;熠熠的灯光,仿佛在诉说情感;夜色与灯光相互映衬,营造出迷人的氛围;古镇在灯光的映照下美丽动感;人们忍不住驻足欣赏,留下美好的瞬间。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