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化趋势推动行业协会创新发展
知识产权服务业贯穿于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北京市加大首都知识产权工作力度,指导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在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建设北京(中关村)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通过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国际平台、吸引中外优质知识产权服务资源轮值入驻等,为创新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全链条、一站式国际知识产权咨询服务。
12月25日,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召开第四届一次会员大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副司长陈仕品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统筹发展和监管、活力和秩序,协同发挥市场、政府、社会等各方作用,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希望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团结引导广大会员单位,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加强高端人才培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切实解决专利代理“四个不够”等问题,为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北京力量。
会上,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首席合伙人、管委会主席白刚当选为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白刚谈到,知识产权服务与创新、产品以及就业者的素质密切相关,并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点。目前,北京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经营领域涉及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各方面,围绕市场主体开展的知识产权服务正日趋专业化,企业对于知识产权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协会将充分发挥北京(中关村)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作用,建设覆盖范围更广的服务节点,继续吸引国际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优势,持续推动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官方机构、商协会建立良好联络渠道,组织国际知识产权交流等活动,共建“科技创新工作站”。
作为全国首家设立的省级以上的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近年充分发挥协会力量,建设“北京(中关村)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吸引106家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轮值。同时,面向中关村各园区、孵化器开展各类知识产权宣传活动76场次,对147家创新主体开展“一对一”帮扶。(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