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5025,我在云上起舞——四姑娘山大峰的记忆

偶尔逃离,哪怕只是短暂地离开,去一片宽广的大地,我只想,伸开脚的时候,碰不到钢铁和水泥。

~前言~

“明年,我会在明年登上一座雪山。” 一直到了现在,我还是能记起,在和菜鸟营一起爬武功山时,我笃定且认真的说出的这句话。那是2020年的8月份,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们在反穿途中休息时随意的聊着天。结果啊,时间一晃就来到了2021年的12月,回顾这一年,自己什么也没做好,哪里也没去成,纠结了很久,决定去完成当时说出的这句话,毕竟不管好的坏的,都是我自己的。 我一直觉得,人年轻的时候总要见识一些真正波澜壮阔、恢弘磅礴、震撼人心的东西,至于这个东西是什么就要自己去看了。我想去看看雪山,看看世界上最高的山。当然啦,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所以这次,我选择了四姑娘的大峰,作为我对于雪山的初见。关于四姑娘的攻略,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这里不再多做介绍,那么故事开始啦。 于是乎,联系平台咨询客服,加急去挑选一些装备,加班调假,做核酸订机票,在停止锻炼大半年之后,连上个楼梯都有点小喘气的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让我对这趟行程充满着期待。

~01、一个人的出发~

其实在出发之前,我真的有很努力的去忽悠朋友们和我一起,结果到最后还是一人出行,现在回想一下也是,临近年尾大家的假期很难调出来,所以在去医院拿了纸质版的核酸报告后,出发去机场路上的兴奋感逐渐取代一个人出发的失落感。 少年如斯,一个人若有喜欢的事情想去做时,就算是千险万阻,也会迎难而上。当飞机掠过,雪山的攀登之梦离现实又近了一步。一个人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不卑不亢,不慌不忙,辗转两座城,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 成都 天府机场。

成功 落地,拿到了自己托运的大背包,然后去往了天府广场附近住下,晚上的 成都 稍稍下了点小雨,和客服小姐姐确定了明天集合的时间后,就努力的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安稳睡下。

~02、到达,初见四姑娘山镇~

2021年12月23日早,闹铃声响起,起床,冲进浴室洗了这三天行程最后一次澡,收拾好行李,出发去往集合地。背着大包小包的我,一路上被安检拦下来三次开包检查,整的我自己都有点不自信包里到底带着啥了 。 来到天河路A出口,和客服苏苏确认签名后,坐上了去往山镇的车,时间09:30,车上包括司机大叔一共七人,有去往大峰的,二峰的,以及去双桥沟攀冰的,大家有说有笑,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也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

从 成都 出发,全程约230KM,途径 都江堰 ,卧龙自然保护区,车程大约4个小时左右。海拔逐渐攀升,天空也越来越蓝,心情也随之越来越好,途径第一个高海拔便是巴朗山了。不过在通隧道过后,巴朗山不需要翻越垭口,这也是很多旅行摄影爱好者感到惋惜的一点。在车上的时候,妹妹发微信过来和我聊天,我一边拍着车窗外的风景给她,一边时刻注意着海拔的上升 ,因为之前做攻略的时候,说海拔上到2700m以上便会有高原反应,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么高的地方,还是有那么一点小紧张的。

在猫鼻梁处远眺四姑娘山,幺妹峰略微害羞了(✿◡‿◡)。巴朗山隧道过后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即可到达四姑娘山镇。

13:30左右,抵达镇上三嫂家客栈。和同车的一位姐姐(下文称呼为寒姐,也是来爬大峰的,大腿无疑,抱紧 )下车后,放好行李,因为我是第一次来高海拔地区,在老板娘三嫂的建议下,吃完午饭,寒姐拉着我出门适应去了。路上发现高海拔的多肉。

四姑娘山镇海拔3150米,我牢记着原则:进入高海拔后切记不要蹦蹦跳跳,高原上一切动作幅度要小,慢,体验一下真正的慢生活。然而出了客栈后,我发现不知是不是心理原因,我上个小坡就有点气喘吁吁的了,这可如何是好 。本来准备去双桥沟或者海子沟逛一逛适应海拔,结果我逛完小镇就感觉已经累的不要不要的了。于是乎,回到客栈,坐在大厅的沙发上聊天,听寒姐说明天的一些准备。 然后重点来了,晚上吃饭时,我和寒姐被饭馆老板自家泡的沙棘酒所吸引,一人来了一点尝尝,虽然客服苏苏千叮咛万嘱咐了今晚不要洗澡洗头,不要抽烟和喝酒,但是没忍住,不好意思了苏苏,毕竟这不是酒啊,这是有温度的江河,是曾经趟过的浑水,是黯淡无光日子里的良药,而对于被负能量积攒了一年的我来说,登山就是这样的良药。不过这样的事,还是不建议大家做。 是夜,半靠在床上的我,喘气喘到了深夜,然后应该是睡着了,因为我做了梦,感觉第一晚的高反并不强烈,呼吸稍微有点急促。哈哈,不错的开始~ 对于在庸常生活里的我们,应该试着留住一些信念或者信仰,也许最终我们无法实现那些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些没有意义的事,是一种自欺欺人,是在做梦,但是我不会是仅有的那一个。

~03、进山,逐渐破碎的信心~

2021年12月24日早7点半,闹铃声响起,起床洗漱整理装备。向外一看,昨晚不知不觉居然降雪了,好兆头呀。八点楼下集合,认识了今天一同出发,准备去二峰的两位双胞胎小姐姐,一起吃过早饭,两位向导也到了,检查装备,签订生死状按手印,接着打包好行礼,我们的大包会由向导带着马帮驮到大本营,你只用背着今天路上所需的补给就可以了。 今天的任务是从山镇出发到达大本营,我和寒姐去大峰,大约14KM,两位小姐姐去二峰,大约15KM。

在景区管理中心办理好手续,10点我们正式开始进山。一开始就是一段长长的栈道爬升,至少在我看来,是很长的一段爬升,结果爬的都开始喘了,才到了半山腰的海子沟检票处,没错,在这里,才算真正的进山。我仿佛听见了信心裂开的声音。 收拢心思,过了检票口后继续前行,这是到大本营三段大爬坡中的第一段,为了避免高反,一定要保持好呼吸节奏,接着我们就到了海拔3400米的斋戒坪,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片高山草甸。

昨晚降雪后的四姑娘山,从右至左依次是5025m的大峰,5276m的二峰,5355m的三峰,以及6250m,素有“蜀山之后”之称的幺妹峰。

终于结束一大段的爬升了,大家喘口气儿,赶紧的拍了拍照片。这张合影,你们一定想不到,居然是这一天我仅有的能跟上寒姐的照片 。沿着平缓的草甸往前就是朝山坪,经幡白塔与四姑娘山交相辉映,在这里,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朝山仪式。

在这段平缓的草甸上行走时,那种登山带来的愉悦感逐渐让我兴奋起来,就好像疲惫感慢慢的离开了自己的身体,心脏重新开始带着名为快乐的情绪为身体输送血液,在遇到过很多很多美好的时刻之后,再看见美好的事物,依旧会开心的会傻乐,或许是在自然面前的本能吧。天空是那么的蓝,光是温暖的,山是温柔的,心是软的,我的快乐来自这份疲劳和不堪。

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队伍也逐渐拉开了,大家按照自己的体能和熟悉的节奏孑孑而行。小姐姐欢快的态度可能也是这段路程不累的原因之一吧,嘻嘻(●'◡'●)。

穿过灌木丛,大约一个多小时我们就来到了海拔3780米的打尖包保护站,整个行程大约已经过半,在进入灌木区的时候,接到了来自D君的视频通话,没错,接通一看,他和怼怼正在美滋滋的躺在沙发上看着我乐呵,而我只能在大口喘着气 。出发前往大峰大本营需要途经斋戒坪,锅庄坪,朝山坪,三坪都是观看四姑娘山的自然观景台。一般是中午左右达到打尖包,通常都是在这里休息补给,现在的打尖包有米饭,泡面,这对于很多户外的朋友来说是一种福音。下午的路将是今天所有行程的难点。下午主要是攀升,将有三个上升弧度较大的坡。 在打尖包这边休整完毕,这边岔路口右边直行是去往大海子,而我们则是从左边开始爬升,这也是第二段大爬坡,没错,我信心破碎的路段来了。随着海拔的增加,呼吸也变得急促,一定要注意多喝水,但不是一次性喝多,少量多次的补充。 一开始,我还能跟上寒姐的速度,可是没一会儿,发现只能看到寒姐的背影了,然后再一会儿,一直和我一起的小姐姐的速度我也跟不上了,我的天,这个坡直接把我爬懵了。翻过这个坡,视野变得开阔,连绵的雪山开始呈现在眼前。

相比于热闹与安全感,其实我最痴迷这样的行走,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没有欢声笑语,只有自己面对山河湖海,万物生灵。这是最纯粹的行走,小小的我已经融入到了山川中,每走一步都能清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谁,来自哪里,为什么行走?这小小的声音,在山川面前,又显得多么微不足道,瞬间就消弭于无形。这种感觉只有在独自行走时才会有,世界越安静,感觉就越强烈。这就是我痴迷于行走的原因,所谓登山或者徒步的意义,于我而言,就在于此。当然,这并不是为自己体能差,走不动找借口昂。

这一杯,敬山川,山川如酒,旷世温柔。

在走出这段爬升的途中,还有一件尴尬的事情,那就是我不仅速度慢了,还摔了个跟头,原因是有一段路面因为积雪融化结冰,很滑,但是我喜欢听踩在冰面上的声音,结果就来了个天翻地覆,然后背包侧兜的水杯就顺着冰面咚咚咚的滑了下去,咬咬牙,小心翼翼的从边上下去找了半天,然后打开杯口,倒给小溪一些,让山川也知道我的沉醉。费劲的上来之后,发现前面队伍的背影都找不到了,我在灌木区钻来钻去,走到了另外一条道上,爬了一段距离后感觉不对,最后凭借着嗅觉,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为什么说凭借嗅觉呢,大家可以猜猜看~

已经领先我不知道多远的寒姐,真的是第一次感觉自己体力如此之差。

再往前就是鸡卡坪了,这里是大峰和二峰的分岔路口。左边是去大峰大本营的,右边是去二峰大本营的。远远的看到向导在等我,到了后,向导指着“近在咫尺”的大本营,问要不要等我,那里就是今天的终点,我摇了摇头,让他先去准备吧,因为向导还需要把我们的行李送到,并且准备今晚的晚餐,晚上的大本营是没有电的,所以他要提前过去。我的速度确实慢了,这会儿寒姐已经到达了大本营,小姐姐也出发去往二峰的路上,加油呀。

大本营近在咫尺,这段路绝望中又透露着希望。绝望,是因为海拔上升后,山上几乎就没什么植被覆盖了,只有少量草本植物在岩石与积雪的夹缝中顽强生存着。身体也开始对海拔上升有了明显的感知,每走一步都需要坚定的信念支撑,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上的温度开始逐渐降低,风也开始调皮的在身边吹着哨子,冷了,是真的冷了。希望,则是因为只要你一抬头,你就可以看到大本营在前方。

我从一开始每走50步停下喘口气,变成了每30步停下来喘口气,到后面每一步都是在大口喘气了。最后有一队马帮超越了我,马上的向导给我说了加油,我也微笑点头回应,实在是没有力气说话了。莫名其妙的,脑海里从开始爬不动的时候,一直浮现出一句话——“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古人诚不欺我?自然总是把极致的风景,藏在荒野深处,唯有穿越,才能靠近、才能抵达。如果总是要花一些时间在旅途中,何不选择去山野,去翻越山岭、淌水过河,一点一点远离尘嚣浮华,接近最原始的自然。人生有限,不能总困于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好吧好吧,我又在心里给自己开脱这么找虐的理由了。

最后最后,我终于到达了大本营,坐在行李边上都有点茫然了。没错我荣获了今天的“毅力冠军”(指最后一位到达大本营的人)。直到寒姐招呼我赶紧加衣服,回过神来,我好奇的问了句寒姐比我早到了多久,得到一个令我自闭的答案,一个半小时,是的没错,整整一个半小时,可能还不止,中途还等了我好几次,结果没等到(那个时候我应该正在苦哈哈的在找正确的道路)。 信心破碎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本营可以住石头房子中的大通铺,也可以选择露营。由于现在是冬季,上山的人不是很多,这个季节来基本上都是石头房子,除非遇到节假日或者自己有大本营的帐篷团队。

将加绒裤以及羽绒服从背包里翻了出来,然后和寒姐一起出去拍了会照片,好像过了打尖包那边后,信号就开始逐渐减弱了,过了鸡卡坪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信号了。

晚餐是由向导做的饭菜,荤素都有,堪称丰盛,但是我可能有点高反,在坚持着干掉一碗米饭后,只能作罢,然后就是坐在屋子里喝开水。饭后聊天中,向导说正常今天应该六个小时到的,我看了下时间,10点出发,我是17点半左右到达,也就是说,我花了7个半小时,好了,信心完全破碎,不要打扰我,我看看风景。

天色渐暗,在这没有电和信号的环境下,手机的唯一用处就是在房间里当光源,因为出门后我觉得头灯比手机好用多了。当然,唯有星空不可辜负嘛,夜里出门和寒姐看星星,看完后缩回房子里再钻进睡袋聊着天,享受着4300m海拔睡觉的滋味。 我们的生命里无疑还有许多冬天,但之前肯定没有哪个冬天,会像现在这样,一腔孤勇之后世界近在我们眼前,日月相伴,星辰为友,路无险阻。好吧,除了一直在喘着粗气以及莫名感觉到一阵阵冷意以外。

~04、冲顶,我害怕但我硬撑~

我试着去过无畏的、毫不害臊的生活,虽然鲁莽可笑但没有错。我无法等到三十多岁,再过二十多岁的生活。再想想50 岁呀,我有点想像不到自己 50 岁的皮囊。我只是觉得二十多岁的我都还没长大,长大对于我来说变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我每年都在提醒自己保留一点叛逆。那么,50 岁的事情,50 岁再说吧,意料之中的人生太没劲了。我没想过活太久,但倘若60 岁的时候也可以背着包坐在山顶吃巧克力,那么我愿意。一晚上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睡着,自己感觉一直都是在胡思乱想,翻来覆去寻找让头部舒服的姿势,因为有点头疼,然后就是喘粗气,但是据寒姐反应,我还打了一会儿小呼 ,这就有点汗颜了,难不成我对高反的适应这么好? 2021年12月25日凌晨2点半,闹铃声响起,我和寒姐决定不在犹豫,直接一鼓作气起来,戴好雪套,头灯,穿上厚厚的衣服,向导来叫我们的时候都一愣,问你俩睡着了吗昨晚?回答他的只有两声苦笑。喝了一碗热粥后,我彻底丧失了进食的欲望,虽然能感觉到身体在向我抗议,说它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应对马上的路程及寒冷,但是胃阻止了我,它说只要你再吃一口,就吐给我看。准备的时候,另一支队伍的向导也起来了,说昨晚就有队员受不了,要下山,现在早上醒了又开始高反难受了。凌晨3点半,我们一行三人开始第一批冲顶,向导大叔在前方带路,寒姐让我走在中间,她在后面跟着我,说按照我的节奏来,慢一点,不要着急。感动的同时,其实我也很慌张,因为此时的我还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冲顶,或者说,自己没有下定冲顶的决心。这是第一次,对于自己能否登顶产生了怀疑。 营地出发便是上坡雪地,只有头灯照射着雪地,耳边传来我们仨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声音,皎白的月亮温柔的洒下月光,漫天的星辰也在注视几个渺小的人啊。请原谅这段路程没有照片相配,温度很低,戴着厚手套的手都有点冷到需要握紧登山杖,时不时的两手相拍,实在是不想掏出手机来,而且冲顶的这段路程,现在坐在电脑前码字的我,一回忆,呼吸就不由自主的急促起来。出发40分钟,向导大叔在照顾我速度的前提下,每次前进50m左右就会停下来让我喘口气,遇到上坡时可能就是30m便会让我缓缓,寒姐也一直在身后默默跟着,其实我知道这样缓慢的登山节奏会打乱他们俩自己,我也想快一点,但是我感觉到体力在逐渐丧失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我虽然在极力的平复,但是不管怎么呼吸,总觉得吸不上那一口想要的。 登山本身的意义是什么,走到山顶的意义又是什么。登山的过程中,会愈来愈不想和身边的人讲话,因为每一步都很喘,体力和水都很珍贵,只是看着远处的山,看着脚下的路,听到自己的心跳,听到自己的呼吸,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跟所有周边的存在形成一种直观的亲密,感受万物生长的野蛮,看见云在移动,听见风声,听见雪崩的声音,我会在这野蛮的生命里听见荒野上喃喃自语的自己。谢谢山川,让我害怕,谢谢勇气,让我敢于硬撑,也敢直视脚下的路。

大约两三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海拔4800m的垭口,在这里稍微修整,这一路上,感觉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不好意思啊,向导,歇一下让我喘口气......”,亦或是“不好意思啊,寒姐,我速度太慢了......”,虽然知道不应该说话,但是我确实拖慢了大家的速度,唉😔。上了垭口后,风也随之变大,这时候路边也有了护栏,旁边就是悬崖峭壁,路面有的地方结了冰,在向导的帮助下,我们套上了简易冰爪,扶着栏杆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一个大平台,海拔4950m。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稍作休息就可以做最后的冲锋了。 这里我让寒姐和向导大叔走在了前面,因为我清楚的感知到体能貌似耗尽了。果然,寒姐的冲刺依然快到打击人啊 。而对于我来说,剩下的路程,真的是每一步都要歇一下,感觉自己站着站着眼睛一闭就可以睡着了,心里不禁暗暗后怕中途没力踩空了咋办,一会下撤该怎么办,我真的还爬的动吗?我上去了之后,能下来吗?但是一切混乱的想法和疲惫在看到大峰的海拔碑后,就感觉打了鸡血一样,最后的一小段路程,没有停歇,就那么一步步走了上去,是什么给了我勇气?没被山召唤的人,无法理解那股致命的吸引力。到底是什么力量引人向上?为了登顶,永不言弃。

你好啊,大姑娘,终于见到你 ~

2021年12月25日早7时,四姑娘山大峰 成功 登顶。直到真的触碰到海拔碑后,我才确信,我做到了。5025m,我的第一座雪山,也是我目前为止,攀登的最高海拔。登顶的那一刻,环顾四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在山头,金色的蜀山皇后映入眼帘,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180多公里之外的“蜀山之王” 贡嘎 。向导大叔为我和寒姐戴上 成功 登顶的奖牌,合影一张~

站在五千米的雪山之巅,撒上祈福的 龙达 ,一切疲劳艰辛,便都烟消云散了。

~05、下撤,这满足而又茫然~

山顶的温度很低,在拍照留念后,稍微休息,便开始了下撤。为什么说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呢,因为我对于冲顶一直不坚定,感觉自己可能会中途下撤,因此把护膝留在了大本营,这样一路深一脚浅一脚冲下到平台后,感觉膝盖有点隐隐抗议了。

这一段我记忆深刻,手脚并用的上去的,现在下来也还是得小心翼翼呀。

下撤到平台,天色越来越亮了,也不知道二峰的小伙伴们看到的景色如何。 日照 金山,好运相随。

另外让我惊讶的是,好像身体真的是在回应之前爬到懵的时候的想法,我能上去,就肯定能下来,别慌。而且随着下撤,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是氧气含量的增加,我状态也开始变好,也一直有着满足的愉悦感。

5025,我在云上起舞。

垭口处,下山的速度总是很快的,我们花了四个小时登的顶,下撤只用了两个小时左右。一直到抵达营地,我还处于登顶 成功 的喜悦中。回到房间,我才觉得眼睛因为雪地的反射有点干涩,鼻子感觉都快不是自己的了,嘴唇只要说话可能就会裂开,膝盖的旧伤有点刺痛,累了累了~

在房间中,抓紧时间喘了喘气,然后就是打包行李,准备出景区,寒姐不愧是寒姐啊,依旧是徒步下去,我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骑马,让膝盖缓一缓。

离开时拍的大本营的某一角,有没有小伙伴知道这是哪里,哈哈 ,拍这里的原因就是第一眼,就想到了那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下山的过程,别人都说骑马下山会有点怕,但是我随着马帮不紧不慢的颠簸,感觉差点睡着了都。路上遇到了很多头野生牦牛,雪山的精灵,但是你们为什么的都瞅着我?一路无言,在打尖包遇到了去往二峰的两位小姐姐,她们也是骑马下山,比较遗憾的是她们没有登顶,没事,第一次就选择二峰,比我勇敢多了。从大本营出发,骑马下撤到朝山坪,大概用了三个小时多一点,尴尬的是,因为结冰,有一截下坡路需要下来自己走,这里我很熟悉,就是昨天我摔倒然后迷路的地方,结果,我在这里又摔了一跤,一个屁股蹲 ,好吧,有始有终。到了朝山坪,下马还没一首歌的时间,寒姐也到了朝山坪 ,老实说,当时看到我都愣了,这体能堪称降维打击。

出了景区后,因为当天市长莅临检查,所以街道上不允许马帮上街,于是我们就在路边等着苏苏通知司机来接我们,到了客栈后,进入房间、洗漱、沉默、出房间、和朋友坐在一起。这时你是不会相信自己曾经真的登到了5000米的高度,也不敢相信这种飞机才能到的高度是你用双脚到达的。从茫然到豁然开朗这一过程可能是这次生理极限所带给你的感受了。四个人呼噜噜的吃了一碗面条,然后和寒姐又喝了一杯沙棘酒 ,接着就收拾东西上车,返回 成都 。

走了哦,四姑娘~

~06、返程,回到自己的生活~

车上大家的交流不多,因为都累了,反正我是睡了两觉。抵达 成都 时天色已经晚了,两位小姐姐第二天准备去滑雪然后看熊猫,寒姐准备晚上坐动车去往 重庆 ,我准备购买周日的机票返回,所以在当天集合的天河路地铁口,含泪惜别,下次有机会再约~

周日,收拾完毕,乘坐地铁去往机场。

随着轰鸣和失重感,飞机飞上云层,我也有时间来梳理一下这几天的思绪,首先要恭喜自己顺利见到了大姑娘,以及感谢旅途中给与帮助的各位:感谢客服苏苏,详细的介绍以及装备的推荐,对我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都耐心的回答,行程的安排也是很合理的。感谢带我的寒姐,虽然两度把我都拉爆了,但是如果没有寒姐,我可能冲顶那天真的就顶不住了,看出来寒姐的酒量应该很好,下次去 南京 可以多来两杯。感谢两位小姐姐,行程中欢乐的气氛鼓舞了我,有空过来玩呀。感谢不嫌弃我的向导大叔,我这么慢的冲顶过程,大叔一直非常耐心的在前面等我,也没有催促我。感谢在我没法下定决心时,帮我下定决心的临门一脚以及在我迷路时,担心的打了电话的小敏。另外,感谢自己,那个咬着牙坚持的自己。

即将落地,明天又是搬砖的日子,顺利返程,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我热爱着那些在路上的日子,能短暂逃离日常的庸庸碌碌,也能感受更多的可能。我羡慕那些辞职旅行的达人,也憧憬能有更多时间远行。但我也知道,成年人的生活都是硬币的两面,能在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中保持激情和希望,未必就不是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而旅行,就是给我带来这希望的种子。

~后记的碎碎念~

这趟旅程中可能会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小经历,但那个就是另外的故事啦。 出站时,又看到了熟悉的、喜欢的广告语。

生命中的山不计其数,每一次的出发,那些沿路的风景,烙印在生命的某一段普通的岁月里的风景,那些你拼命留在眼睛里,照片里,留在这一段段文字里的风景,情绪,疲惫,终究会慢慢遗忘。或许不是每一次都可以到达顶点,但是,所有的这一切,最终都通过另外的方式融进你的血肉,变成你的勇敢,变成你一次次出发的理由,变成你的翅膀,你的光芒。 毕竟是你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数。好啦,本次游记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各位的观看,我们下次再见咯,大家晚安~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