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佛教圣地“麦积山”,石壁上到处是钱,数额近千万却至今无人敢动

喜欢旅游的朋友,对“五岳”、“四窟”应该不会陌生,范围再缩小点,这些又都是佛教圣地,其中还有一座“最富有”的山;当然指的不是矿产资源,而是山崖上花花绿绿的“现钞”,这就是“四窟之一”的麦积山。说到这或许有朋友奇怪了“啥情况,难道麦积山会长钱?”这当然是句玩笑话,麦积山上虽然“不能生钱”,但这并不妨碍每年百万数额的增加;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些“钱”就明目张胆的在山崖上随风飘荡,却至今无人敢动。

说起“麦积山”,原本是位于甘肃天水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约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属丹霞地貌;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山中多为紫褐色的水成岩,这就自然形成了许多天然溶洞。随着佛教在中土兴起,麦积山得天独厚的天然洞窟就被改造成了“佛窟”,大抵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据史料记载,石窟始建于(384年~417年)的后秦时代,兴于北魏,孝文帝之后又有发展。

后又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开凿扩建,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四窟之一”;这里多说两句,所谓“四窟”指的是: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及麦积山石窟。说到这或有朋友不服气“麦积山有什么特殊的,怎么能与美轮美奂的敦煌莫高窟等相提并论呢?”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公元734年,唐开元二十二年说起,此时正处唐玄宗统治下的鼎盛时期;也就是在如此“太平盛世”下,麦积山却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整座山似乎被强制一分为二,呈“东崖”和“西崖”两处。

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唐代也是佛教兴盛时期,麦积山的“一分为二”自然为佛教传说留下的充分的想象空间;据统计,“麦积山”东崖现存佛窟54处,西崖佛窟现存140处,修建这些佛窟的工程量甚至比修建帝王陵墓还要大,且绵延数千年不断。据记载,要修建一处佛窟,古代匠人们第一件事并非凿山开石,而是砍伐树木;简单来说,就是先用木材搭起架子直至高处,然后随着施工进度再逐步拆除这些“木架”。

试想,麦积山超过百米,就算开凿的佛窟不是崖顶,搭起的木架也该有数十,甚至百米高;况且历代对“麦积山石窟”均有建设,按照古代的科技水平,数千来年的工程量该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据史料记载,北周时期的大将李允信,为了给亡父修建“七佛阁”,曾动用40万人在麦积山上建造佛窟;直到今天,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的说法,这工程量可不是随便哪座“皇陵”就能比的。

当然,麦积山能成为“四窟之一”,除了工程量巨大之外,这里的佛窟艺术也不输其他三窟;据统计,麦积山上现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1947年,首批美国游客盛赞其“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日本艺术家称赞第44窟为“东方的维纳斯”;总之,“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的塑像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从某种角度看,“麦积山石窟”的泥塑和油画技艺冠绝四窟,历经十数个朝代的发展,这几乎是一部完整的雕刻发展史;到了今天,为了方便人民大众,“麦积山石窟”又经大规模的加固修复,其崖体稳定,山中栈道也修筑的跨阔整齐,游人可以自由进出于各个佛窟中,每年来此游览的何止千万人。说到这或有朋友着急了“麦积山上的钱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点并不奇怪,麦积山石窟本就属于佛教圣地,来此游览的人除了欣赏古代艺术之外,自然也抱有祈福拜佛的心思,留下“香油钱”再正常不过;奇怪的是,在麦积山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人们将钱塞入石缝,还要用一根树枝顶着,或许是为了不被山风刮跑。已经不知道第一个这么干的人是谁了,总之如今的麦积山石缝中到处都是“树枝顶钱”的场景,花花绿绿的钞票在山风中飘荡,场面可谓“壮观”;据统计,麦积山中现钞金额已高达近千万,且每年还以近百万的数额增加。

当然,既然是“香油钱”,承载的又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谁又会不知好歹的拿走;就是有这心思,又有谁敢动“佛祖”的东西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