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盈门”的上海机场,为何利润难回2019年巅峰?
文章来源:环球旅讯
近日,上海机场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提前秀了一把肌肉。
乍看之下,半年度业绩相比2023年呈现大幅增长:
上海机场: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7.1亿元-8.7亿元,同比增加435.87%-556.63%。
预盈公告发布后,二级市场应声上涨,坊间奔走相庆,香槟美酒自不在话下。
但短暂欢呼过后,有冷静下来的网友,拍脑袋给上海机场算了一笔账,发现真实情况并没有如媒体报道的“丰满”:
“半年盈利8亿,全年16亿,按照目前840多亿的市值,上海机场的市盈率仍然高达50倍。”
也有熟悉免签政策的网友,对机场下半年的业务持有乐观预期:
“业绩逐步恢复中,加上最近144h免签火热,预期下半年带动不少国际旅客。”
还有眼尖的浙江网友,则直接指出机场业绩要害:
“再多客流,也带不来业绩。”
拨开上海机场业绩迷雾,预盈背后的真实情况是:上半年,机场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但利润却不及2019年同期的三成。
经营层面:1—5月,上海浦东、虹桥两场共完成航班起降32.9万架次、旅客吞吐量5020.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6.2万吨,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1%、100%、107%。
利润层面: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7.1亿元-8.7亿元;而2019年上半年,同期净利润近27亿元。
旅客量上去了,为什么利润却迟迟不见起色?
事实上,重资产模式下,机场高投入、高成本的航空业务,所能带来利润一直非常有限。
而上海机场之所以在前几年被称为“机场茅”,最核心的因素在于其机场免税业务贡献的巨额利润。
简单点说,就是中免开店,上海机场收租。
财报显示,2019年上海机场免税合同收入37.88亿元,几乎占到了上海机场全年净利润的7成。
而今利润远不及2019年,问题也出在免税收入上。
财报显示,2023年上海机场免税合同收入17.78亿元,相比2019年腰斩。
再来看看今年,在客流恢复的情况下,第一季度上海机场免税合同收入仅仅3.47亿元,相比2019年一季度的10.1亿元的免税收入,恢复率只有34%。
免税收入大幅下降背后,有网友给出了大胆猜想:
“这是都跑日本去消费了?”
免税红利逐渐被蚕食,这点上海机场内部也感受到了危机。
在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彼时上海机场董事长莘澍钧就曾表示:“受到海南的离岛免税、市内的免税店以及跨境电商,还有进口关税持续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机场口岸免税消费的购买力已经发生了变化,浦东机场此前免税红利难以为继。”
有业内人士指出,就单个机场而言,其本身没有太大的价值,与机场配套的成千上万亿的基础设施形成的交通枢纽才是机场深厚的护城河,例如:
刚刚开通的深中通道加强深圳机场的枢纽地位。
即将开通的上海机场联络线也会加强上海机场与虹桥机场的交通枢纽位置。
即将全线通的广佛环线加强白云机场的枢纽位置。
发挥机场的枢纽作用,汇聚更多客流,进一步提升机场枢纽的“流量价值”。
这一点,上海机场无疑是做到了:旅客量反超2019。
但眼下最棘手的问题是,机场的人虽然回来了,但消费的信心却还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