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会说话:现在的中国酒店业有多“水深火热”?

上半年收官,各地景区都“挤满了一亿游客”。

但大部分酒店老板,感受到的却是阵阵“寒意”。

酒店生意不如去年,是当下很多酒店人的真实体感。

从酒店行业大盘来看,今年Q1、Q2国内酒店业均出现下滑,且二季度下滑地更加厉害。根据国金证券数据,今年Q1、Q2:

自打过了春节的短暂井喷期以后,今年上半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酒店业的整体经营状况都比去年差一截。

在经历了清明、五一房价跳水的拷打之后,对于眼下即将到来的暑期旺季,多数酒店人似乎也降低了姿态。

“只要不亏本,这个暑期先保入住率。”有酒店老板感慨。

数据也支持这一点。从2024 年第 27 周(7.1-7.7)来看:

报复了一年的消费,戛然而止,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从前。

也难怪前阵子,海南酒店餐饮发出“共克时艰”的倡议了。

一边是酒店业普遍在“过紧日子”的真实现状,另一边却是不断创新高的旅游人次。

为什么明明出游人次大增,酒店业上半年却过的这么拧巴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过去一年酒店、民宿数量大幅增加,尤其是民宿。

在文旅晋升“最强赛道”的两年,各路主动创业者、被动创业者,纷纷躬身入局,想要分食住宿业这块大蛋糕。

资金雄厚的开酒店,实力一般的开民宿,主打一个全民拥抱文旅,这里边吸收了很多像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各行各业过来的“再创业群体”。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一年,酒店、民宿的供给迅速攀升,从而导致整体入住率上不来,房间卖不上价。

不妨来看两组数据:

有业内人士调侃:“今年上半年开的民宿,比住民宿的游客还要多。”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居民消费力乏力。

今年二季度,GDP增速4.7%,不及预期的主要因素在于居民消费疲弱。

这也间接解释了一个现象:上半年出游的人虽然多了,但人均消费却下降了。

有分析师认为,二季度居民消费大幅回落,服务消费是主要拖累。

(资料来源:海豚投研)

虽然都在下滑,但上半年服务零售7.5%的增速,比商品零售3.2%的增速,仍然要高出不少,也算是扳回一城。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阶段酒店业整体在过紧日子,但如果顺着目的地去探索,会发现:

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客流量非常大,且远超2023年和2019年,比如成都、贵阳、长沙等。

一面是消费疲软,一边是出行意愿提高,旅游成为刚需。

又穷又爱玩,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真实现状。

有业内人士认为,“以价换量”是各消费行业都正在经历的困局。

在消费回暖之前,提高运营效率,一个硬币钱掰成两半花,或许是酒店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大命题。

我们持续对酒店业保持关注。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