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背水一战时,士兵为何未哗变投降?
这就要说到军队的精神问题以及当时韩信所提出的对方主帅无能这个条件。
背水一战,历史上面大兵团作战能够把它付诸实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项羽一个韩信,如果说我们真的要分析背水一战这场战役成功的真正因素,我们必须得去看项羽再打巨鹿之战,前究竟做了什么?
项羽挑选的两万精兵作为前锋,然后再将当时20万楚军里面的老弱病残,并且再加上意志不坚定的全部踢干净以后,然后再砸锅砸船,去参加了和北方长城兵团的决一死战。
在军事里面,大型的集团一般来讲对于士兵一直的管控是很难的,为什么我们去看淝水之战,就是因为后方的集团军向后撤退了一小步,然后有人高呼大喊,我军失败了。接着整个军队就像雪崩一样全部溃败下去,90万大军连根毛都不剩!
所以说背水一战最重要的就是挑选出对你绝对忠心的战士以及那种能够在战场上面为自己的生命作战的那些士兵。至于说那些一直弱小的人,坚决不能够选用他们必须把这一类的人剔除出队伍,因为这些人很可能将会是引起雪崩的一个小的震动点。
所以项羽在发动巨鹿之战前选择将自己的一些不听话的士兵给踢干净,(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然后再去参加巨鹿之战。那么,韩信在这之前肯定是也做了相同的事情。
除此以外,对于当时的士兵来讲,背水一战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与此同时也需要,要有对于胜利的期望你不能说去打一场根本就没有未来的战争!我们去看两万5000里长征之所以能够走下来,肯定是很多,当时老一辈的革命人对于革命的无上崇高敬意,所以才因为一个梦想,愿意走这两万5000里平常人,你让他走2500里都不肯走,更何况天上有飞机飞着,地上几十万大军追着你你能够把两万5000里走完,肯定是有对于胜利对于革命的一个盼头,意志不坚定的人早就在半路开小差走了。
韩信带领着这两万多人的军队,一开始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谁是这两万多支军队的核心?韩信,韩信在,那么?这支军队就有胜利的希望,所有人都相信自己的将军能够打赢这场战争,那就留下来陪着将军一起打喽,大不了一起死嘛!
这就是军神的魅力,只有能够让自己的士兵无条件的相信自己能够打赢战争,并且能够赢下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这种人才能被称为军神。
韩信有这个能力吗?相信一大帮吹韩信的人已经把这个韩信什么样的战功啊,已经吹到满天飞了,在这里我就不多做赘述了。
除此以外,韩信也了解对方的无能,你如果说这个时候20万的赵军呀,过来喊着你们已经失败了,赶紧投降,投降有一条活命,那这两万人,至少有1000多人可能会选择直接投向,只要引起这一个小振动,接下来血崩,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说对方主帅无谋啊,他就是想把韩信的军队彻底吃掉,所以才没有选择这一条上册。攻心为上啊!韩信正是因为吃准了这一点,所以才选择背水一战,反正对面也没想要俘虏你们就安安心心替我打仗就行了。接着等我的真正的杀招一出,对方只有兵败如山倒的份。
确实,对面也做到20万人就因为自己后方军营被人给占领了,直接溃败主帅连拦都没拦住,这只军队的凝聚力有多么差,打仗的时候究竟是一副什么的样子,大家都能想象的出来。
所以一方面自己的士兵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对于自己有着谜一般的信任,另一方面对方主帅无谋,所以韩信选择背水一战,而且能够大获成功。
因为背水一战远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简单,而韩信也不是稳操胜劵,而��有相当大的风险,但好在韩信还是控制住了风险。
背水一战也叫井陉之战,韩信参加此战的总兵力不到三万人,而赵国的军队则号称20万人,至少也有十几万人。
韩信将整个军队主要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2000轻骑兵,埋伏在赵军大营的北侧的抱犊寨山(今河北井陉县北),等待时机,他们的任务是乘赵军大营空虚时,冲进赵军大营,拔除赵军旗帜,全部换成汉军旗帜。
第二部分是1万士兵,在绵蔓水(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东岸,背靠河水列阵,他们的任务一是迷惑赵军,二是挡住赵军大军的进攻,给2000轻骑兵创造时间拔除旗帜。
第三部分大概是5000士兵,由韩信亲自带领去赵军大营前叫阵,这部分士兵主要是充当诱饵,与赵军交战,并引诱赵军主力到河边,并且韩信亲自打出自已的大将旗帜,用自已来当诱饵,这部分士兵的主要任务一是引诱赵军出战并离营;二是与河边列阵的一万汉军一起挡住赵军,为2000轻骑兵创造时间拔除旗帜。
题主问韩信手下的士兵为什么不投降?那只能是第二部分在河边列阵的一万士兵和韩信亲自率领的5000士兵了,至少那2000轻骑兵没有太大的生命威胁。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1、韩信在军中。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士气,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主帅随士兵一起冲锋陷阵,对士兵来主,是莫大的激励,有主帅在,士兵怎么敢轻易投降。
2、韩信善于练兵。我们都看到韩信打仗历害,却很少看到韩信练兵更历害,新兵交到韩信手中,用不了多久就成为能征善战的老兵,刘邦多次打仗打成光杆司令,就来韩信这里夺兵,可见韩信练兵非常历害。
练兵练的是什么呢?一个合格的军事将领带出来的士兵一定是纪律严明、赏罚分明的,在战场上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投降、哗变这种致命的行为,是会严历打击的,韩信的士兵非常明白投降和哗变是什么后果。
3、韩信控制了整场战争的节奏。这场战争的所有节奏都控制在韩信的手中,包括引诱赵军出营,双方交战,假意后退,双方在河边展开决斗,主帅从容,士兵有信心,况且后面就是水,又能激发士兵的斗志,投降是死,会被已方杀死,想活死只得拼死力战,所有的士兵又是在同一个战场,又没有被分割成很多小战场,主帅看不到还有可能投降。
4、韩信败退时扔了很多旗帜和辎重引诱赵军争夺,因为这些战利品是可以换取嘉奖的,有了战利品的赵军哪有心思作战,只想着换奖赏,这样在河边列阵的汉军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再加上赵军战斗力也不强,汉军发现一拼命,赵军就打不赢,所以没有必要投降和哗变。
5、韩信的士兵都是新招募来的士兵,是萧何从关中和巴蜀招来的,到赵国作战是人生地不熟的,根本就不熟悉赵国,敢投降吗?投降不被自已杀,万一被赵国杀怎么办?而韩信手下的士兵熟悉的,只有自已的战友,只有拼死力战才能活命的可能。
Hash:ab8a0b2718585818fa4ed2fe41bd8dbb70a70883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